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乌兰察布日报/2023 年/4 月/25 日/第 001 版
挥奋进之笔 书育人新篇
——乌兰察布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少慧
2022 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96.8%,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2022 年,全市各地各学校全面贯彻X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人,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2022 年,“ 双减” 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逐步构建起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
2022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教育系统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方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统筹谋划、深耕细作,攻坚克难、扩优提质,乌兰察布教育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走好“ 均衡路” 促进各类教育协同发展
为了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我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
发展差距,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着力构建分阶段、有内涵、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体系。
学前教育坚持普惠性,义务教育关注均衡化,普通高中突出抓质量,职业教育围绕提质培优,
走出了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长治路径”。
聚焦“ 普及普惠”,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缓解“ 入园难”“ 入园贵”。2022 年,全市新建、续建公办园 9 所,新增学位 1800 个,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96.8%,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61.33%,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达 92.43%。
聚焦“ 优质均衡”,扩充义务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 一体化”“ 均衡化”。紧盯“ 补短板、强基础、促公平” 目标,下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校舍维修资金 15436 万元,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免试就近入学和“ 公民同招” 政策全面落实;持续巩固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失学、辍学“ 动态清零” 成果,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 集团化”“ 强校+弱校” 一体化办学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聚焦“ 特色多样”,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改革,促进学校“ 特色发展”“ 提质发展”。瞄准“ 重内涵、创特色、求突破” 方向,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普通高中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重点推进丰镇一中、凉城一中、四子王旗一中等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持续推动集宁一中霸王河校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北师大集宁附中三所学校优质高中建设,全面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 融合创新”,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实现“ 协同育人”“ 实践育人”。我市职业教育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创新改革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全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示范学校 1 所,国家级重点学校 3 所,自治区级示范校 3 所,自治区级骨干、特色专业 14 个;积极推动职教园区建设,目前园区规划已完成。
打好“ 融合牌” 构建立德树人新体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面对新时代教育根本问题,“ 立德树人” 成为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乌兰察布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 欲成才、先成人”。2022 年,乌兰察布各级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各级学校各个课程之间要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龙头作用。同时,丰富育人载体,广泛开展“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牢记嘱托· 筑梦北疆” 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创新育人模式。
立德树人,教师队伍是关键。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业教育的“ 必修课”,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警示教育,加强教师从教行为管理,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真正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2022 年,全市招聘思政课教师 58 人,完成师德师风建设培训 2 万余人次。
“ 思政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贯彻X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生学业中,陪伴最长久,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最持续的课程,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真正实现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 市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 年,乌兰察布市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主线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