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4 月/17 日/第 001 版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刘建军
X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并科学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不仅是一个重大ZZ判断,更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打开了新的学术研究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髓,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必须加强学术研究和学理阐释,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哲学意蕴与思维突破
X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和哲学内涵。从X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和首次论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来,X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重要论述,都在不断建构和阐述这一新的思想,阐述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核心要义、理论体系、理论定位、重大意义等。X的二十大报告不仅论述了这一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而且突出强调了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立场观点方法。报告明确指出“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从六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这就突出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内涵。可以说,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深层次的新内涵,是X的创新理论建构和阐述走向深入的体现。
如上所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 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是X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的概念表述。2023 年 3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ZZ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明确使用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这一概念,至此两个新概念正式形成。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思维的一种突破。我们从以往或原有的思维出发,是提不出这两个新概念新表述的。我们原来以为,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可以有具体的形态,但在“ 世界观和方法论” 和“ 立场观点方法” 上都是共同的。也就是说,似乎只有共同的“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 立场观点方法”,而不存在某一个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自己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及“ 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表述的提出,显然突破了过去的认识局限和思维习惯,是一种思维模式上的创新。
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概念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和思想逻辑,意味着在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中,不仅有“ 共同的”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也有其“ 特殊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认为,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关系。
一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无疑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共同的立场观点方法,但这些共同内容中又有中国式的表达。而且,除了共同内容,还有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观和
第 1 页 共 2 页
【会员享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