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4 月/7 日/第 006 版成果推介
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小方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余九林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X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面向时代、面向未来,把握好其作用、功能、目的三重导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和“ 魂”。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滋养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华文明经历了 5000 多年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哲学思想、道德理念等,例如天人合一、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等思想,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迪。又如,孝悌忠信、崇德尚义、诚实守信、礼义廉耻等观念为我们提供了评判曲直是非的价值标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品格。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立身处世、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共同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坚定文化自信,守“ 根” 铸“ 魂”。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经验、方法与启示,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行为习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 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 DNA”。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如果丢掉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精神支撑,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当坚定民族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牢牢守住炎黄子孙这个“ 根”,紧紧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 魂”。坚决抵制文化虚无主义,结合时代特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作品,继续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璀璨的中华文明丰富了世界文明多样性,中华文化的辉煌同样是世界文化的辉煌,同样,世界多元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弘扬民族特色,又要吸收借鉴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丰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X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必须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继承革命文化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文化创造力,让社会主义文化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作用、功能、目的导向。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其正确精神引领的作用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始终发挥其精神指引的作用,以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精神、培育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凝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双重导向引领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丰厚的精神支撑与价值认同。
提升民族道德素养是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的功能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