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榆林日报/2023 年/5 月/26 日/第 004 版聚焦佳县
办好“ 家门口” 的教育
——佳县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记者 陈静仁 刘浩波 通讯员 高亮珠
最近,张中梅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有信心。作为佳县第一中学的副校长和高三年级的代
课教师,每一次模考后的成绩都让她不由感叹:佳县教育这几年的变化真大。
张中梅的感慨源自佳县教育的改变。2021 年以来,佳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在政策、资金方面优先保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方位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一栋栋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使用、一项项助学优惠政策纷纷落地⋯⋯几年来,佳县教育改革的每一步前行,教育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带给全县人民更真切的获得感和自信心。
1、顶层设计彰显改革气象
曾经,佳县教育也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教育投入不足、教学质
量不高、生源大量外出就读,让佳县的教育事业面临严峻挑战。
2021 年 9 月,在庆祝第 37 个教师节暨教育表彰大会上,佳县有关负责人表示:“ 佳县将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家门口的教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努力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掷地有声的话语让现场全体教师职工信心倍增。
新气象来了,是从“ 格局” 调整开始的。
佳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学校第一书记,定期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存在问题逐步成为常态。同时,充分发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协调会推进解决教育领域重大问题。
首先就是实行大学区制改革,将原来的 20 所中心小学按乡镇管辖模式,形成“ 12+1” 大学区管理体制,每个大学区配备一名校长、一套班子,强化了资源整合,使乡镇小学小而美、小而优。
其次,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在现有教育经费支出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预算内新增 1000 万
元专项教育资金,用于考核奖励。
此外,佳县与榆林高新区签订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佳县第一中学中层管理者分 5 批次赴高新一中进行跟岗培训。佳县中学与华栋中学建立了合作办学长效机制,引入华栋中学优秀管理方式和先进教育理念,分批次派出骨干教师赴华栋中学进行跟岗学习,计划在三年内选拔培养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
有了这些新气象,更多佳县教育改革的新作为也接踵而至。
2、基础设施夯实发展“ 地基”
解决学位供需矛盾是打造优质教育生态的头等大事,佳县通过聚焦“ 扩增量”“ 调结构”“ 优
服务” 等举措,化解各种上学难题,力促学生在家门口“ 好上学、上好学”。
初夏,生机盎然,美丽的校园书声琅琅。走进佳县第二小学,感受到的是浓厚的现代气息— —外部环境色彩丰富,活动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施配备齐全。结合“ 双减” 及课后服务,目前,学校开设了舞蹈、电子琴、绘画、围棋、书法、架子鼓、机器人等 13 个社团。“ 在机器人社团中,我学会了编程,思维得到了开拓,也增加了今后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 该校四年级一班学生高千说。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作为 2022 年秋季投用的新学校,佳县第二小学完全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可开设 24 个教学班,容纳学生 0 名;配有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语音室、美术室、舞蹈室、录播室等 20多个现代化功能部室。同时,学校严把教师入口关,按照“ 第一学历必须是本科毕业,省市县教学能手优先” 的高标准,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了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佳县第二小学校长乔张军说: “ 搬迁到新校区后,我们的教学设备更加完善,第二课堂活动更加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工作从课上延伸到了课下,开展得得心应手。”
佳县积极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去年,累计投资 4980 万元,重点完成了佳县第二小学的建成投运、榆佳经开区学校学生宿舍楼建设,升级改造了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