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5 月/26 日/第 008 版
提升高校应急管理教育水平
苏州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夏阳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高校应急管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高校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专业的发展,国内已有 50 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置了应急管理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但高校应急管理教育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在学科设置、教育模式及专业人才危机意识养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影响其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此,高校应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深入分析各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探索解决各类问题的针对性策略,进一步优化应急管理教育,强化应急管理教育实效。
现状与问题
随着国家对应急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法律法规及政策方案的出台与落实,为高校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并引领着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2008 年暨南大学率先开设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随后清华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相继开展应急管理教育。自此,国内应急管理教育便逐步发展起来。
经过长期的发展调整,当前国内应急管理教育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在专业学科的设置不断增多、校内应急管理演练及安全教育的有序开展等层面。一方面,立足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动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通知》 ,部分高校开展了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并逐步开展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展现出应急管理教育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层面的进步。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更加重视应急管理教育,将应急管理教育置于专业教育及公共教育中,达到培育学生危机意识、锻炼学生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的教育目标,以此展现应急管理教育的持续开展。此外,国家还加紧筹办应急管理专业大学,在更系统的层面体现对应急管理教育的重视,在宏观层面彰显出国内应急管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国内应急管理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提升了高校应急管理教育整体水平,培养出一批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但由于国内应急管理教育起步较晚,科研及教育底子相对薄弱,再加上新时代各类突发事件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都导致高校应急管理教育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其教育质量的提升。第一,当前国内应急管理教育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对教育发展、学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影响教育的顺利开展。第二,仍有部分高校开展应急管理教育以传统理念为指导,导致教育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学生内心,教育效果难以提升。第三,应急管理实践训练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参与度有限。第四,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整体相对薄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抱有侥幸心理,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缺失。
优化策略
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在教育中培育大学生危机意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呼吁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已养成个性化学习习惯,在此背景下开展应急管理教育,高校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从大学生主体角度入手,重视对其危机意识的培育,以展现应急管理教育的整体性进步。为此,第一,高校应重视创新,结合新时代背景和教育新形势转变应急管理教育理念。高校应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明确创新导向,以创新意识引领应急管理教育的开展。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应急管理教育者的培训,帮助教育者系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