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山西市场导报/2023 年/6 月/6 日/第 015 版理论探索
沂蒙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研究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一棋 杨贵颖
摘要:沂蒙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充分发挥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彰显沂蒙精神在时代不断发展中所具有的独特思想ZZ教育性。本文探讨了沂蒙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阐述了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沂蒙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路径。在带领学生赓续沂蒙精神过程中扩充高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领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ZZ学科核心素养,增强ZZ认同感。
关键词:沂蒙精神;高中思政课;民族精神;红色文化
沂蒙精神产生于血火熔炼的战争年代,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结晶,是民族精神丰富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具体体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是沂蒙人民在浴血奋战、生死与共的过程中所锻造的精神,其基本内涵为“ X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对沂蒙人民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沂蒙人民始终与X群干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将小我奉献到大我之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沂蒙英雄,在革命战争年代用自己的革命行为诠释着沂蒙精神的内涵, 并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 “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X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 高中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融入具有精神价值与教育意义的沂蒙精神,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思想ZZ教育功能。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沂蒙精神育人作用,不仅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也是拓展革命精神教育理论视野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高中思政课所学习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内容枯燥,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往往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导致思政课的学习效果较差。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红色文化的运用形式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形式固化、老旧,让学生将红色文化也作为需要死记硬背的“ 头疼对象”,学生从主动感受红色文化,僵化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无法将红色文化与新知识、新时代以及新青年有机结合。这充分反映了很多思政课教师把握不好教学内容生活化与开放性的程度,忽略了红色文化在学生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单一。高中思政课融入红色文化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往往以知识背景和导入的方式出现,内容不够丰富,无法充分彰显红色文化对高中学生的精神力量。红色文化知识出现的形式仍主要为理论知识形式,与实践的结合过于缺乏,教师往往注重自身“ 教” 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究与感悟,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优秀品质。“ 躬行实践” 才能让知识发挥最大化的价值,才能让书本知识这类间接经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的目的不在于这些知识本身,而在于领略其中指导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实践的精神内核,演变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三)教学案例与教材内容难以有机结合。与其他课程横向比较,红色文化资源在ZZ课堂中可以运用的机会较多。但是教师在运用时往往会将教学案例与教材内容僵硬的衔接在一起,单纯地为了引出下面的知识而引用,两者结合的效果较差,未能将案例讲清楚、讲明白,就直接转移到知识的讲授中,弱化了红色文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如教师在课前布置了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红色文化资料,但是课上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示与交流,学生搜集资料的这个过程就会逐渐被轻视,缺乏评价与反馈机制,知识的吸收效果相应的也会变得不理想。
第 1 页 共 2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二、沂蒙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