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6 月/6 日/第 004 版特别策划
担负起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
任 张晶
6 月 2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原理和根本规律,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方向,为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指引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在明辨世界诸种文明的特性中提出来的,对从事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学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ZZ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 X同伐异’ 的小圈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是关于中华文明根本属性的深刻概括,既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又有洞察历史的哲学意义。这是对中华文明属性最为科学、最具真理性质的总结,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深刻认识、深入理解关于中华文明的这五个突出特性,是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三大体系” 建设的重心所在。
对于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的重要命题。这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是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基本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 结合’ 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 结合’ 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 结合’ 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 结合’ 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