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文化报/2023 年/7 月/11 日/第 004 版特别关注
厦门大学校庆:文化教育洗礼,“ 思政大课”
本报记者 刘淼
校庆是学校为庆祝学校成立和发展而举行的具有纪念性质的活动。作为大学办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校庆能够集中反映大学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对社会亦有独特的引领作用。
2021 年是中国共产X成立 100 周年。同年,厦门大学也迎来了建校 100 周年。2021 年 4 月 6日校庆日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 100 周年,为厦大百年校庆和学校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厦门大学全体师生和校友倍感温暖、深受鼓舞。两年来,厦门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中,不断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为传承百年荣光、凝聚各方面力量、携手共创一流,厦门大学突出学术性、群众性,重视总结教育传统和开展文化传播,以“ 弘扬嘉庚精神,奋进一流征程” 为主题,举办包括近百场文体活动和近百场学术活动的系列校庆活动,得到社会各方关注和良好评价,被称为“ 现象级” 校庆。
近日,厦门大学档案馆馆长石慧霞博士、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就该校举办校庆活动的文化指引、文化实践、大学校庆的精神高度及其社会价值等话题接受本报采访。他们认为,大学校庆的出发点在于立德树人,本质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于高尚文化内核聚变,文化内核在于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中国文化报》记者:厦门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与中国共产X同年成立,在
X的百岁诞辰之年举办学校百年校庆,文化意义独特。此次校庆的文化背景和内在动力是什么?
石慧霞:可以说,新时代的呼唤、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文化传统共同赋予厦门大学百年校
庆深刻而特殊的意义。
第一, 是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教育希冀。 大学承担着传承创新和引领社会文化的基本职能,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大学校庆已经成为大学文化职能及其发挥的标志性活动。社会各界对大学校庆的关注,已经从一般的表现性评价转向文化向度的分析与评判,反映出强烈的社会文化期待。
第二,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新形势和国内发展新趋势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时代责任提出了新要求。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增强大学核心竞争力,必须提升大学文化的软实力。通过百年校庆,彰显大学的治学理念和精神文化,为学校未来发展蓄力,已经成为许多“ 老大学” 的通例,一些著名大学的百年校庆还超越学校自身对社会甚至为形成国家战略产生重要作用。厦门大学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回顾百年历程,展示办学成就,弘扬嘉庚精神,汇聚各方力量,为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
第三,是传承厦门大学传统的文化展示。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倾资创办,在建校初期,就有每年举行校庆文化活动的传统。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举校内迁闽西山城长汀之时,校庆传统也未曾中断,成为师生、校友和汀州人民翘首以待的盛事。对厦门大学而言,校庆不仅是建校以来每年举办的传统纪念仪式,更成为一代代厦大人不竭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动力,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标识。
百年校庆是厦门大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厦大人向着“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目标砥砺奋进的崭新起点。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坚持以一流标准、一流水平精心
第 1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谋划校庆工作。全校上下以“ 止于至善” 的校训追求狠抓落实、精耕细作。厦大百年校庆以展示和升华文化传统为主线,筹划和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和项目,以激励师生员工和校友继承“ 爱国、革命、自强、科学” 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 嘉庚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气魄、更广的胸怀,深刻总结学校的历史与经验,深度思考学校的使命和责任,积极回应国家和社会对厦大百年校庆和新百年建设的热情期待。
《中国文化报》记者: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以“ 弘扬嘉庚精神,奋进一流征程” 为主题,对此,学校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是怎样彰显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嘉庚精神的?
别敦荣:1921 年 4 月 6 日,陈嘉庚先生抱定“ 为吾国放一异彩” 的执着信念,率全体师生举行厦门大学开校式。 自建校之日起, 嘉庚先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就融入厦门大学的精神血脉,赋予学校鲜亮的爱国底色。厦门大学百年发展历程的主基调是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 嘉庚精神”,建设“ 爱国、革命、自强、科学” 的优良校风,践行“ 爱校荣校、改革创新、团结合作、包容共享” 的价值理念。“ 嘉庚精神” 影响厦门大学一百年,塑造厦大师生一百年,成就了学校辉煌的历史。在奋进“ 双一流” 建设的新征程中,厦门大学需要也必须始终怀抱、传承好“ 嘉庚精神”,履行为X育人、为国育才天职,担当教育报国、科教兴国使命,继往开来,建设具有厦大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此,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主题确定为“ 弘扬嘉庚精神,奋进一流征程”。主题一经确定,就得到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围绕百年校庆主题,厦门大学系统谋划校庆项目,使爱国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时任校X委书记张彦担任主编,组织专班深入挖掘历史档案、校史资料,通过 45 篇记录厦门大学与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福建省九市一区及抗战时期厦大内迁地闽西长汀县“ 校地情缘” 的文章,以一个个真实的厦大人物、一件件生动的校地故事,梳理了厦门大学与国家同频共振的光辉历程,全面展示了建校以来学校为祖国各地培养人才、开展科研合作和积极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深沉回应了嘉庚先生“ 为吾国放一异彩” 的历史宏愿,真诚书写了“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长篇答卷。文章集结成册出版的《为吾国放一异彩——厦门大学与伟大祖国》被校史研究者称为“ 一部开创性的校地关系视角的校史新著”。一位老校友看了“ 校地情缘” 文章后撰文:“ 这是史诗般的人文创意,这些文章权威地解读和论证了新老厦大人对国家的作为和担当。”
校庆日,厦门大学在陈嘉庚先生当年亲自主持建设的建南大会堂举行建校 100 周年大会和百年校庆文艺晚会,着意突出师生、校友传承“ 嘉庚精神”,坚持服务祖国和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突出贡献。晚会现场,陈嘉庚先生的扮演者从建南大会堂走上校庆晚会的舞台,寓意穿越百年时光,前来见证学校的百年发展。 “ 百年前我叮嘱你,教育为立国之本,今天,你让我欣喜,让我更加憧憬你下一个百年的模样。” 一时间校园网、校友圈泪光涟涟,留言不断。
《中国文化报》记者: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坚持文化育人理念,举办了哪些精彩纷呈的活动?
请简要介绍一下。校庆又是如何体现其学术性的?
石慧霞:校庆坚持X建引领,突出“ 为X育人、为国育才”,把文化育人理念渗透于校庆系列活动,将校庆活动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优良校风学风紧密结合。系列出版物多维度呈现了百年厦大的科学人文画卷;校史馆梳理、凝练厦大百年历史,展示厦大独特的精神文化,成为爱国教育、X史学习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的体验传承基地。作为福建省第一个中共X组织诞生地,学校着力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阐释,认真总结厦大X组织的建设史、奋斗史,深挖百年发展办学历程中的革命精神和红色血脉;精心编写精神文化系列丛书,打造《嘉庚颂》《哥德巴赫猜想》《长汀往事》《南强颂》等校园文化精品剧目,筹建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王亚南老校长治学、从教经历的“ 王亚南纪念馆”,并与省市联动举办“ 囊萤星火扬才先锋” 校地联动X史学习教育活动等,着意将百年校庆打造成一堂鲜活的“ 爱X爱国铭于心,爱校荣校践于行” 的“ 思政大课”。
别敦荣:厦门大学在建校初期确立了“ 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 的办
第 2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学宗旨。校庆期间,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人文社会科学国际论坛、国际中文教育论坛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大学联盟理事会会议等系列学术活动,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两院院士在内的 102 位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 116 位杰出学者参加活动并作学术报告,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启动“ 厦门大学百年学术论著选刊” 项目,对百年来学术文献资源进行大规模搜集、整理和开发,重刊一批厦大已故著名学者在校期间完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讲义和论著, 其中一些是第一次面世, 展示了厦门大学百年学术底蕴和永攀科学高峰的笃定追求,为学校“ 双一流” 建设提供重要的学术滋养。
《中国文化报》记者:师生校友是校庆活动的主体。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在调动师生校友积极
性、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与获得感方面有哪些有益尝试?
石慧霞:作为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