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山西市场导报/2023 年/7 月/20 日/第 D01 版百家争鸣
论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的生成逻辑
电子科技大学 周洪秀
摘要: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实践观,厚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论,回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人民如何理解幸福、创造幸福这一系列具有时代价值的重大问题,推动了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奋斗;幸福;人民群众
一、一脉相承: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的学理性生成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中国传统幸福观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表达,是马克思
主义幸福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一)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1.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曾说,人的幸福必然要从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出发,把幸福的“ 现实的人” 作为幸福标尺下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X作为无产阶级政X,为中国人民谋真正的幸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历史必然。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奋斗幸福观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理想终点,不断给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注入新的时代内容。2.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新时代奋斗幸福观的行之要领。劳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必然通过劳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劳动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它使人类获得了自己的本质;二是劳动是实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联系的接触点,是实现幸福的直接动力,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劳动成为生存手段和发展目的统一的最大表现时,整个社会才能获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使“ 奋斗与幸福” 得到最彻底地贯彻。
(二)文化之源——中国传统幸福论
幸福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追寻的经典话题。中国传统文化对幸福内涵的理解也各有千秋。不同的幸福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不同学派对于人类本质需求和社会价值观的理解。无论哪种幸福观,都强调了人的精神追求和内在的平衡与和谐,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这些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加关注内在的幸福感。新时代奋斗幸福观赓续这一文化传承,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融入拼搏奋斗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注入千家万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