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8 月/1 日/第 008 版
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台州样版
执笔人 台州学院X委宣传部长 金松 台州市教育局高等与职成教育处处长 郑琳 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天华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ZZ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ZZ教育一体化建设。 ” 为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台州市委、市政府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下发《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 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协调、落实和统筹推进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
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 中心”)成立于 2022 年 4 月,为市级教学科研机构,主要依托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日常工作。“ 中心” 团队核心成员 13 人,由教授和博士组成。“ 中心” 成立以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新格局、怎样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新格局”,在牵头规划、组织和落实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相关活动方面,敢于担当、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坚持立足台州、辐射浙江、面向全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地方创新实践。“ 中心” 紧扣课程、教材、教学、师资、管理等内容,在理顺机制、搭建平台、分类指导等方面做好沟通协调,在一体化教学、教研、实践、研修、考核评价等方面积极统筹,全面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
“ 中心”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地方创新实践
首先,台州市依托台州学院成立一个中心”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创新构建了以市委、市政府领导,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研究中心为成员,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 教育提质增效共同体”。“ 中心” 广泛吸纳中学、小学、职业教育等领域的优质教研力量,不断优化自身人员结构,丰富专家组成员的学术学科背景;积极优化组织内部结构、完善责任分工体系、增强管理效能,逐渐形成一套以一体化建设为引领、以成果为导向,一体化首席专家负总责、团队成员各司其职谋落实、分工合作的模块化管理思路和工作机制。由于工作富有成效,“ 中心” 在市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被授予“ 全国数字马院联盟理事单位”“ 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团队获批“ 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科研团队”。
其次,打造两个联盟——一体化区域内联盟和一体化区域外联盟。一体化区域内联盟由台州学院牵头,联合全市大中小学校组建而成,统筹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一体化区域外联盟建设则是致力于与青海大学、喀什大学、新疆裕民县教育局等西部高校及教育部门合作,共享思政课优质资源,共同申请省部级虚拟教研室,共建东西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区域内联盟与椒江区、玉环市签订合作协议,区域外联盟与新疆裕民县教育局、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区域内外联盟结对。2023 年 6 月,由台州学院作为发起单位,由浙江省教育厅牵头,会同辽宁省教育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和青海省教育厅联合办会,推进大中小学思想ZZ教育一体化地方创新实践,汇聚全国力量,致力于打造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 台州样板”。
再次,构建三个体系。第一,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实施同课异构一体化总体设计;通过横向协同、纵向衔接,分学段落实国家统编马工程教材课程目标要求;开发和统编具有台州地方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校本教材。第二,一体化道德教育体系。以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台州城市精神)为
第 1 页 共 4 页
引领,结合台州红色资源、地方文化、历史变迁等内容,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要素与德育功能,并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国防教育、海洋教育、生态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有机融合,全面覆盖大中小学德育全过程,形成各学段道德教育一体化衔接。第三,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组,定期听评课,及时跟踪了解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做法成效;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设定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并将量化指标融入各联盟校日常绩效考核中,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调统一。
最后,建设四个平台。第一,一体化教研平台。依托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各学段虚拟教研室,通过虚拟教研室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联盟校间互享研学成果;探索建立各联盟校间的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机制,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定期集体备课,互换资源,发送教学信息,交换教案等。第二,一体化课堂平台。打造一批思政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统筹相同主题、不同学段的优质课数字化课例,建成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课案例库;定期组织大中小学各学段“ 思政课” 大赛,思政精品课、思政课堂评审等活动;探索建设一批体现一体化的示范学校、形成一批优质示范课程,选树一批思政课程教学名师,以此带动相邻学校、相近课程、相关教师共同发展。第三,一体化实践平台。统筹规划建设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平台,统一管理和使用,共享社会思政育人资源;整合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加强衔接和联动,实行一体化的组织安排、教学管理、考核评价和宣传报道;建成一体化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第四,一体化研修平台。建立富有台州特色的“ 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 三修并重的思政课一体化培训基地,制订培训方案,分学段、分层次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并逐步实现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跨学段思政课教师研修机制,实行大中小学互派教师挂职、任教、进修。
“ 中心” 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开展专题调研
“ 中心” 积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台州一中、北师大附属高级中学、玉环中学、椒江区第二中学、玉环市城关中学、仙居县下各中学、尤溪镇中心小学、椒江区学院路小学、玉环市环山小学、巾山实验小学等一批代表性学校,通过听课、座谈、访谈等方式,听取学校领导、教研组长、一线思政课教师的意见建议。2022 年 5 月、12 月,先后两次向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 1992 份、2212 份。
问卷显示,台州市在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良好的基础条件。首先,台州市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教研活动比较积极。台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广泛的基础和条件,从本次问卷调查看,表示学校“ 经常组织” 和“ 有时组织” 开展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研讨交流的占 68.13%, 选择 “ 不组织” 的仅占 9.79%。 其次, 台州市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开展 “ 思政课一体化” 活动有较强的主动性。从总体上看,台州市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比较倾向于参加思政课一体化活动。从 2022 年 5 月问卷调查看,对于“ 有没有必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一问题,回答“ 非常必要” 和“ 必要” 的总和达到 80.27%。台州市多个地区在思政课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并对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做了较好的总结。在课程设置、本土化教材编写、纵横资源整合、“ 家校社” 联动等方面,仙居县、黄岩区等地区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同时,台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首先,有特色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尚未形成品牌,亟须升级打造。台州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实践效果和创新做法,但还缺乏精准的总结凝练和理论提升,需要更好凝练建设工作中的亮点、特色和标志性成果等,不断总结台州经验、培育台州模式,以形成有影响、可推广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品牌。其次,高质量的思政共享平台、资源不足,当前一体化的相关培训活动不能满足教师需求。调研走访发现,初中和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得参加高级别培训机会的比例较低,缺少专家专业引领,获取最新教学、科研成果的渠道和平台仍有所欠缺,教学成效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