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8 月/11 日/第 008 版成果推介
强化高校劳动教育 “ 五育并举” 培养人才
郑州商学院通识教育中心讲师 罗丹
“ 五育并举” 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同时开展,缺一不可,从育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等角度对高校开展育人实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也是高校开展育人实践的重要指导。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强调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在“ 五育并举” 视域下,劳动教育不仅作为其他各类教育的补充存在,也不只是局限于具体的劳动实践形式。高校应深入分析“ 五育并举” 的实践要求,从中探索强化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向,结合与其他“ 四育” 的有机融合及密切协作,探索提升劳动教育实效的有效路径。
强化高校劳动教育实效的依据。 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基于此,“ 五育并举” 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及推进教育变革的重要支撑。在此视域下,强化劳动教育实效,既是高校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多方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其适应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这也构成了“ 五育并举” 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持续推进的系统依据。
从理论层面看,高校强化劳动教育实效是“ 五育并举” 理念及落实的需要。这是由于劳动教育属于“ 五育” 范畴,是“ 五育并举” 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完成“ 五育并举” 目标不可或缺的途径。在“ 五育并举” 视域下,劳动教育指的是通过特有的教育模式和具体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它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一环,更是与德智体美的有效衔接。从实践层面看,高校强化劳动教育实效是实现“ 五育并举” 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与德智体美育人实践的有效衔接,德育、智育、体育及美育目标的完成不仅需要劳动教育的支撑,更需要劳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劳动教育有其特有的实践模式,能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劳动实践的途径和机会,帮助大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体验中检验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知识的运用技能,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强化高校劳动教育实效的路径。在“ 五育并举” 视域下,强化高校劳动教育实效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基于此,高校应结合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的实践育人模式和不断优化的育人目标等,进一步探索强化劳动教育的路径,从整体层面强化育人质量。
坚持课程育人,完善劳动课程体系。课程作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渠道,对育人实效具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