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8 月/17 日/第 004 版教育学
科教兴国战略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付八军
中国式现代化是X的二十大报告的主线与主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与概括。科教兴国战略属于二十大报告中教育专题板块的分主线与分主题,从属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要关头,面对外部的围追堵截与内部的瓶颈短板,X和国家将科教兴国战略纳入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如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在教育
所谓科教兴国战略,是指遵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指导思想,利用科技与教育的双轮驱动,将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加速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科教兴国战略是一个以增强科技实力为起点的组合拳,融合科学、技术、教育、人才等多种因素,需要学校尤其是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参与。每一种因素、每一个组织都有各自的价值逻辑,如科学追求发现、技术追求发明、企业追求利润、高校追求学术声誉、政府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等,使得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任重道远。统整不同价值逻辑与运行秩序的多元主体,产生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频共振,需要理顺科教兴国战略中不同主体的规律遵循,寻找多个主体共存共赢的合作空间。教育、科技、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要件,理顺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至关重要。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科技是关键,是第一生产力,属于直接因素。物化形态的科技既不能自主运行,也缺乏价值判断,需要人来主宰与掌控,人才是科技的主人。可见,谈科技就是谈人才,在科教兴国战略中,人才成为根本。但是,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育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
教育助推现代化的两大基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更具显示度。因为高等教育不仅引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智力支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国际上的高教中心与科技中心、人才中心总体上如影随形。回答科教兴国战略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必须首先关注高等教育如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 是一个发展着的复合概念,其时空的转换与任务的多元使得高等教育要寻求与之全面对接极具挑战,笼统的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不足以抓住问题的实质与关键,亟待在高等教育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点问题上达成共识。只有明确基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巨变中,让高等教育永葆“ 静” 的定力,顺接“ 变” 的外力。高等教育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高水平人才,二是生产原创性成果。无论高等学校的职能如何演化与延展,高等教育的功能如何多元与变迁,均是在这两大基点的基础上衍生、分化与扩充。例如,作为现代大学职能之一的社会服务,要么是以教学和学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要么延长学术生产链条走向学术应用;作为高等教育最具涵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