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8 月/17 日/第 004 版教育学
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逻辑遵循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王建梁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杨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X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X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实现教育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放眼全球,现代化没有固定模式,教育现代化亦是如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寻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基础与理论生长点。新时代新征程,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全面把握并坚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创造与发展的根本逻辑,包括历史发展逻辑、现实实践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在坚持由“ 历史—实践—人” 构成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逻辑遵循基础上,不断擘画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蓝图。
第一,继承并创新中国优秀教育传统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并非凭空创生的现代化, 而是基于历史经验并超越历史经验、 更为突显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道路。作为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表现为对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守正与创新。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征程中,守正创新是X领导中国教育事业从跟跑型向超越型发展的思想原则与方法,是新时代X的教育工作的鲜明特征。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是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其中,历史逻辑下的“ 守正” 表现为中国教育发展始终植根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坚定地继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而“ 创新” 则是在“ 守正” 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与国家发展以及时代需求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制度、内容和方法等,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发展为“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的根本所在。以教育理念为例,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提出,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要遵循八大基本理念:“ 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 其中,以德为先、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均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 守正”,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延续和发展;而终身学习、融合发展等则是在“ 守正”
基础上的“ 创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需要继续遵循历史逻辑,在提炼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精髓基础上,面向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未来需求,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赋予其新的时代意蕴,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成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 源头活水”。
第二,发展重构教育实践以赋能强国战略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中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一个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撑。根据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历史—实践—人” 的逻辑遵循,实践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推进的逻辑中介。 具体来说, 教育实践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能够运用于人的培养活动的途径和抓手,也是实现其创造性转化的动力来源。只有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基础,通过实践优化来不断发展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才能为培养现代性的以至全面发展的人提供现实可能。因此,发展、重构教育实践是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赋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环节,也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所要遵循的实践逻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呈现何种运作程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 “ 全部社会生活
第 1 页 共 2 页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基本结构包括实践主体、实践中介和实践客体。每一实践活动都是实践主体通过设定实践目的,通过实践中介或借助实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