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福建日报/2023 年/8 月/22 日/第 008 版深读
行走的思政课,社会的大课堂
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海峡教育报记者 林晓婷
核心提示
今年暑假,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开展“ 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思想伟力” 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全国线路、省内线路和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十周年主题社会实践。
据介绍,不同于以往“ 一支实践队所有队员来自同一所高校的同一专业” 的模式,此次行走全国线路的队员,是来自省内 7 所高校、以思政课教师和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学生为主体的 50 余名师生。
队员们从福建出发,途经浙江、上海、河北(正定) ,最终到达北京。14 天的行程内容涵盖了现场教学、社会调研、专家授课、座谈研讨、朋辈交流、专题X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在“ 思政小课堂” 和“ 社会大课堂” 之间搭建了一条实践之路,让思政课更富活力、充满魅力。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开展红色实践育人是新时代高校“ 大思政课” 的题中之义。课堂不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要方式,师生共同追寻历史遗迹、探寻历史脉络,学生在真切感悟中体会理论和真理。当前,“ 行走的思政课” 正在成为“ 大思政课” 建设的重要实践方式在各地火热展开。
我省的这堂“ 行走的思政课” 让青年学子收获了怎样的成长?又让思政课教师们有了哪些领悟?近日,记者走进全国线路实践队,倾听师生们的心声。
实地调研,感悟真理力量
沿着清冽的小溪溯流而上,荷花山漂流欢笑满谷,农家乐、民宿游客盈门,原本慵懒的夏日
被映衬得生机勃勃。
7 月 8 日,当浙江安吉余村的这番美景展现在眼前时,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潘楚元被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两山” 理念名声在外,实际生活中的余村村民过得怎么样呢?真的富裕富足吗?
“ 我曾以为‘ 绿水青山’ 和‘ 金山银山’ 两者间的关系是矛盾的,要发展肯定就会有污染。”潘楚元说,在校学习期间自己曾翻阅不少国内外关于“ 两山” 理念的实践案例,也和专业课教师进行过数次探讨,但始终没能真正释惑。此次社会实践,他瞄准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与另外 3 名同学、1 名思政课教师组成一支调研小分队,探求绿色发展理念是怎样实现“ 富口袋”又“ 富脑袋”。
那几天,调研小分队进村访企,行走于绿水青山间,真真切切地看到昔日的矿坑变成咖啡馆、水泥厂变成创客空间后的景象;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农家乐、白茶产业、乡村图书馆、电影院、时尚茶饮、在地特产、文创产品等产业结构的丰富多样。大家还了解到,2022 年,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1305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 64863 元。
离开余村,小分队的调研继续前行。一行人以余村所见为例,向浙江省发改委的有关同志进一步提出三问:什么是共同富裕?浙江为什么能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事?
“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浙江省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诸多限制需要突破,如城乡收入差距与公共服务落差衍生出的农村老龄化、营商环境距离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尚有差距等问题。 ”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队员们亦详细梳理并进行思考。
第 1 页 共 4 页

“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曾提出‘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这是‘ 两山’ 理念在福建的最早孕育。从福建到浙江实地调研,才知伟大变革如此真实、如此震撼。” 潘楚元说。
如潘楚元所在的调研小分队一样,14 天里,全国线路实践队步履不停,一路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体验伟大变革,所见所闻皆有所悟。
在宁德霞浦县委X校常务副校长尹义干的现场教学中,霞浦县委X校里的一张张老相片、一
件件旧物品、一份份翔实的文件史料化作鲜活深刻的故事,师生们在现场听得投入。
“‘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我知晓这其中蕴含的人民情怀,力重千钧。‘ 四下基层’ ,下的是基层,走的是民心,是心中常思百姓疾苦,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张凯玲说,“‘ 少年兮,志在四方’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当做到坐于学堂而非止于学堂,将书本知识和社会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学术性的同时多一点‘ 泥土味’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复旦大学《共产X宣言》展示馆版本厅里,同学们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共产X宣言》
前驻足良久。
华侨大学硕士生濮瑞恬说: “ 阅诵写讲《共产X宣言》不仅是学术研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论经典宣讲中的重要任务。我想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更加认真研习经典原著,扎实打好理论基础,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透理论,并把实践思考融入到宣讲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
在河北正定塔元庄村,村里道路平坦、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游人如织,乡村振兴模式展览馆、智慧农场、健身广场⋯⋯随处可见的现代化景象让福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郑宇翔震撼。
“ 乡村振兴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是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成果。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段传奇故事里涌现的实干精神和务实作风激励我脚踏实地、奋勇拼搏。 ”郑宇翔感慨道。
归程路上,师生们的讨论和思索仍在持续。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黄雅彬在笔记本上这样追问自己: “ 在中国共产X历史展览馆,我回望着百年前的北京,红楼飞雪,多少英杰。在未名湖畔,燕园骄阳,一代青年,师生共论道,民族欲复兴、青年当何为?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我向往着未来的北京,中轴依旧,满城风景,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协同并进。我凝视着心中那座北京,红色星火,矢志不忘,‘ 爱国、革命、自强、科学’ 的精神应传承发扬!”
广阔天地间,师生共成长
此趟跨越南北的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的体悟之行,亦是思政课教师的启发之旅。
“ 比如,‘ 共同富裕’ 是思政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何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