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8 月/25 日/第 005 版思政课
新文科理念促进思政课建设升级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刘金林 广西民族大学
ZZ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郭雅玲
2020 年 11 月,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来自全国 130 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出席的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 。根据这个宣言达成的共识,新文科建设对于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文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新文科建设的价值导向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新文科建设在专业优化方面的目标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新文科建设对课程体系方面的目标是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可以说,新文科建设给高校思想ZZ理论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ZZ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使思政课程能适应新文科建设的新形势,高校思想ZZ理论课建设在提升高校师生对其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逐步走向打破学科壁垒、专业细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淡化学科边界和专业分立,探索专业交叉融合的道路。这就给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知识储备、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带来了挑战。需要加强高校思政课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文科发展的形势。首先,要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加强思政课后备人才培养,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招收硕士生、博士生时应吸引适应新文科发展需要的多学科背景生源,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高层次人才生源的学科背景多元化。其次,还要加强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集体备课,引导思政课教师主动适应新文科发展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带来的各种挑战,特别是要进一步拓宽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面、引导思政课教师掌握跨学科知识。同时,实行思政课教师授课对象所属专业的相对固定化,提高思政课教师对特定专业学生的思想引领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育思政课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并树立先进典型,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除了完善校内工作,还要引导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与专题调研活动,让思政课教师到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中拓宽视野、增知识、长才干,让思政课教师有更多机会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要处理好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