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3 年/9 月/7 日/第 B07 版学术论坛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路径延展
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梦洁 杜德省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着力优化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完备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讲好新时代的劳模故事。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劳模故事;高质量发展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指出: “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1]劳动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要求。因此,深入探究如何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蕴含着普遍性和特殊性。所谓普遍性,是指教育内容中具有主导性、普适性与引领性的部分。比如,“ 体面劳动” 作为劳动教育中的共性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一以贯之。“ 体面劳动” 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延展,旨在引导人们既能够享用劳动的成果,又能占有劳动本身,并能尽情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最大限度地表现着自我创造的本性,并给人们带来尊严和幸福,最终成为人的一种享受。[2]而特殊性,则是要根据不同主体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规律,科学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行灌输和引导。换言之,应根据各学段学生的智力水平、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的不同,来设置层级式、阶段化的劳动教育课程。
(二)坚持显性化与隐性化相融合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充分发挥劳动课程的显性育人作用,还要挖掘各学科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实现全课程协同育人之效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思想ZZ理论课,切实做到与劳动教育同向同行。比如,教师在讲授思想ZZ理论课的过程中,可以在相关模块设置劳动教育专题,以彰显思政课程的劳动育人价值。另一方面,要遵循理论性知识与专业性内容相融通的原则,将劳动教育的核心思想植入专业课教学。例如,语文学科可增设歌颂劳动的篇目,进而引领学生从文学层面感悟劳动的魅力。
二、完备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
目前,劳动教育的师资比畸化,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权威性的专家更是十分匮乏。因此,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劳动教育人才。其一,要更新劳动教育理念。正确处理“ 劳育” 与其他“ 四育” 间的关系,扭转劳动教育单一发展的错误观念,树立“ 五育” 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其二,要厘清教师的角色定位。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承担的功能日趋多元,教育模式也应随之转变。情境创设和活动引导将成为劳动教育教师必修的重要技能。
(二)吸引高技能的兼职教师
劳动教育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教育。数字时代,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催生出新的劳动形态,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可以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