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9 月/21 日/第 001 版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张春敏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博士 吴欢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历史观对中国经济整体的把脉定向,达成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指引着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树立大历史观、运用历史思维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学深悟透其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关键钥匙。
确立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我们是谁:马克思主义ZZ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一以贯之的理论逻辑。习近平经济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ZZ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逻辑。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是理论逻辑的起点。中国共产X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其理论体系也以此为基点扩展构建。另一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沃土。 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 中国的文化基因既塑造了中国人,也成为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深层指引。习近平经济思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 大同”“ 小康” 等思想营养,重点关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
我们从哪里来:中国共产X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实践逻辑的传承与创新。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习近平经济思想汇集了X领导人民开拓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经验与智慧,形成了坚持X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实践逻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X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经济方针、政策,为彻底摧毁旧政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X领导人民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ZZ前提、 物质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X作出把X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走向何方: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凸显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在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新机遇,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了新挑战,要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 “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 在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逻辑的现实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是深植于X的历史经验智慧以及X的十八大以来伟大经济实践形成的重要理论,更是符合历史大势的主动战略选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达成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解答了发展动力、平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外联动发展及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ZZ经济学新境界。
擘画中国经济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面对中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比较优势改
变、经济全球化出现新变化的时代大潮,以及中国经济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的时代之问,习近平
第 1 页 共 3 页
经济思想提供了创新性的回答。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新的经济布局与态势。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抓住了中国经济系统的主要矛盾,凸显了中国经济的主体性,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在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的同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构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坚持扩大内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展现大国经济优势。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构建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质性要求与鲜明主题。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这就需要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端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与组合、优化供给结构以及优化产品和服务结构, 让供给与需求在高水平上动态平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升质量,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有机整体。
科技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哪个国家能抓住科技创新的质变机遇,就更容易获得发展的优势。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现实要求,更是在各国发展历史上得以印证的重要举措。 面对汹涌的时代大潮, 习近平经济思想将创新提升至 “ 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 的重要地位,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牛鼻子”。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到突出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主体,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