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4 年/1 月/16 日/第 A06 版学术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径探讨
西安科技大学 常慧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进入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刻不容缓,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德育是培育人才的基础,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本文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探索先进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德育教育;路径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教育内容
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特性:连续性、包容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凝练。“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的励志信念,“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的辩证观念,“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社会担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高校应该注重发掘其德育内涵,对学生实施德育培养。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理念启发
中国传统文化中“ 教育” 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其中儒家教育思想最为典型,论述了许多关于德育和修养,师生相处之道等方面的内容。儒家教育思想为不仅中国古代人才教育做出了极大贡献, 其思想也享誉世界, 可谓是一笔珍贵的教育财富。“ 德教为先” 是儒家教育的中心思想,“ 据于德” 方能“ 游于艺”,“ 行有力” 而后“ 则以学文”。高校德育工作的建设中,同样应该关注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先进教育理念,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来高效实现教育目的。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融合所面临的问题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但高校关于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数量不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浅薄,因此知识面单一。其二,网络与新媒体蓬勃发展,多元化信息对大学生有着绝对思想冲击。另外,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者主要依靠课堂教育,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工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不足,不能将传统文化资源与德育教育很好的结合,没有抓住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的精髓,仍然存在很多“ 形式大于内容” 的局面。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径
(一)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
作为培养人才和科研创新的主要阵地,高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着重要力量。为实现培育时代新人的任务,高校的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