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4 年/2 月/5 日/第 A10 版学术
课程思政融入思政主题词汇翻译教学的策略研究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赫鑫鑫
摘要:思政主题词汇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课程思政在思政主题词汇翻译策略教学中的融入, 针对当前思政主题词汇翻译策略教学现状, 从教师、学生、课堂三方面入手提出针对性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主题词汇;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教育教学是当前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更好地把思政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翻译人才,将课程思政融入思政主题词汇翻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对思政主题词汇的翻译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主题词汇翻译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思政主题词汇的理解不足,翻译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概念以及思政主题词汇的含义把握不够准确。思政主题词汇往往涉及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环境,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思政主题词汇的语义以及具体对应词汇的选择。同时,由于思政主题词汇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而不同领域中的词汇表达和语境也各不相同,导致学生不熟悉原文所处的背景环境,翻译质量无法提升。
(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培养,忽略思政素养的培养。学生在翻译涉及国家思政制度、国内外时事热点等内容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误译的情况。此外,教师在未能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翻译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导致思政教育内容缺乏深度。影响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当前,英汉互译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在课堂上仅机械性的讲课,拓展和创新性的训练较少,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无法挖掘课程思政本身的内涵,难以实现教学和育人质量的提升。
三、课程思政在思政主题词汇翻译策略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是将思想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提倡坚
持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设计,尊重学科特点、强化实践教学等原则。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成为教学主导者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为了让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教师要做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发挥主体作用。[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思政主题词汇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点有机结合。在涉及具有特定思政含义的词汇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理解词汇背后的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