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濮阳日报/2024 年/2 月/7 日/第 004 版2024 濮阳两会报道
让教育成为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
本报记者 张迪
X的二十大明确 “ 教育、 科技、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专门部署。
新征程,新起点,新远航。参加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纷纷围绕我市的教育工作建
言献策。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 校园周边环境成了众多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市政协委员、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X委书记郭玉民建议,尽快打通开德路(香山路至兴濮路段) 、兴濮路(绿城路至卫都大街段) ,畅通区域路网,为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及周边市民创造良好通畅的出行环境。郭玉民表示,每逢节假日和晚自习放学时段,大量接学生的车辆聚集在卫都大街,造成严重拥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 我市大多数公立中小学都是非封闭式学校,走读的学生较多,学校周边有不少小商小贩摆摊经营,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和交通隐患。 ” 市政协委员、民进会员、濮阳外国语学校教师李敏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履行监管职责,为小商小贩统筹规划经营场所,配备封闭式餐车亮证经营,严把食材来源关,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一律停业。
此外,市政协委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具体建议。
市政协委员、开德小学副校长、民进濮阳市委会委员王丽芳经过调研发现,我市虽高度重视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但仍存在学校重视不够、家庭氛围不浓、社会风险增多等问题。
“ 目前,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我市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落实不到位,部分家长不重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