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河南日报/2024 年/2 月/27 日/第 T10 版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创建国家医学中心
医医学高峰
勇攀中
本报记者 李倩 本报通讯员 郑金铎
郑州市人民路 19 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 河南中医一附院”),法桐掩映的静谧和人车川流的喧闹交汇在一起,诉说着一座城市的悠远回忆。这是我省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医院,始建于 1953 年,历经 70 年栉风沐雨,如今正朝向国家医学中心这座高峰奋勇攀登,在中原大地续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篇章。
从郑州到商丘,总行程里数为 228.4 公里,开车需要 2 小时 25 分钟。
自 2022 年 1 月起, 来自河南中医一附院的 10 名专家长期入驻商丘市中医院, 开展日常诊疗、带教帮扶、临床同质化管理等业务,涵盖儿科、呼吸、心血管等 20 个方向的知名学科团队陆续进驻,在 56 个专业进行深度合作;与此同时,来自商丘市中医院的 100 多名管理干部及医务骨干,陆续前往河南中医一附院进修学习,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这是我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
两个月前,省政府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签约,依托商丘市中医院合作共建国
家区域医疗中心。随着建设项目深入推进,这场院地合作的“ 双向奔赴” 还将不断升温。
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双中心”,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 十四五” 时期卫生健康领域的两件大事。
继作为输出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后,河南中医一附院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
展契机——向着国家医学中心这座高峰奋勇攀登。
高位推动 举全省之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
如果把医疗卫生体系比作一个“ 金字塔”,那国家医学中心便是金字塔的“ 塔尖”,代表国内医疗水平的“ 高峰”。
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国家医学中心是卫生健康领域的‘ 国之重器’ ,它不仅代表着国内医学水平的高峰,更是提升我国整体卫生健康水平、深度参与国际医学竞争的新载体。”
这是一座陡峻的峰,山势险峻却又风光旖旎——
2017 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 十三五” 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 ;
2021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2022 年 1 月,《“ 十四五” 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方案》提出,采用“ 目标导向、揭榜挂帅” 的方式,遴选一批医学水平突出、影响力强、积极性高的医院作为建设依托单位,支持建设若干综合类、专科类、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
放眼全国,目前设置的 13 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地,入选者如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均来自全国医疗技术水平“ 第一方阵”。
对比我省,河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发祥地、医圣张仲景故里,也是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中
医药大省。但作为人口大省,医疗需求和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矛盾仍然存在,亟须通过创建国家中
第 1 页 共 5 页

医医学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引领带动全省医疗卫生水平提升,让老百姓享受到高水平的
中医药服务。
这是一座至高的峰,代表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高峰——
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意味着包括临床诊疗、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中医药传
承创新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进而辐射带动全省中医药综合实力实现跃升。
河南中医一附院是全省建院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中医医院,综合实力稳居全国中医院前列。2018 年到 2022 年,连续五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为“ A+” 等次,列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第 7 位。
行业内影响力不断增强。获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国家级重点学(专)科群优势明显。拥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6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 5 个、重点学科 9 个、重点专科 14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
7 个。肺病学科、儿科学科影响力全国行业第一,心血管学科排名第七,脑病学科排名第三,肝胆病学科排名第三,康复学科排名第四。
人才梯队建设硕果不断。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 1 个和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 3 个、国家授名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9 个,国医大师 3 人、长江学者 1 名、全国名中医 4 人、岐黄学者 6 人、青年岐黄学者 3 人,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 8 名等。
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特色优势显著。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全省唯一省级救治定点中医院,实现医护人员、住院病人和陪护人员“ 零感染”,患者“ 零死亡”,中西医结合疗效凸显。
……
重大战略机遇面前,河南必须牢牢把握。
高度重视高位推动——
河南举全省之力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省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河南中医一附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并成立河南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担任组长,常务副省长、郑州市委书记、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
重磅政策出台支持——
省政府出台《河南省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运营政策清单》 ,从机构设置、项目建设、经费保障、人才激励、科研教育激励等方面提出 31 条具体政策措施予以支持。
《河南省“ 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划》《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等多部重要文件均明确提出,支持河南中医一附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形成我省医学科技创新高峰。
紧锣密鼓加快推进——
2021 年 9 月,医院迅速谋划布局,成立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领导小组启动创建工作;2022年 11 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方案辅导评审;2024 年 1 月,河南省发改委批复河南中医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立项建设,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的条件愈加成熟⋯⋯
攀登“ 塔尖” 以科研攻关提升群众健康服务水平
只有披荆斩棘,踏尽崎岖,在万山中奔走,在群峰中奋进,才能勇攀科学发展高峰。
河南中医一附院儿科主任医师任献青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研发出一种院内制剂,在治
疗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疗效很好,深受当地“ 宝妈圈” 的青睐。
2 月 1 日,这款院内制剂的成果拟转让给本土一家企业。医院科研办副主任、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主任符宇介绍: “ 作为院内制剂时,它的需求量就很大,如今企业打算在医院、诊所和电商
第 2 页 共 5 页

同步推广,未来将会有更多患儿用上它来治病。”
老中医的服务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能通过科研转化让更多人受益,中医药将大有作为。然而从院内制剂走向成果转化,小小一步却是“ 九死一生”,新时代的中医药想走入大众走向世界,除了“ 破圈” 别无他选。
通过进行基础研究、联合攻关和转化应用,引领医学发展的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瞄准这条路,医院一代代中医人呕心沥血、集智创新,在浩瀚的中草药中探索钻研,不光研制出 230余种中药院内制剂,并勇于“ 破圈” 进行成果转化,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