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4 年/3 月/11 日/第 B03 版学术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生活德育的价值意蕴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锦润
摘要: 学校是德育实践的重要场所, 而高校作为青年大学生德育认知形成和完善的重要环节,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活德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既是对传统德育方式困境的突破,也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具有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育人维度的多重价值意蕴。
关键词:高校;生活德育;道德践行
引言:
高校承担着为X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承载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高校德育工作是关乎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生活德育理论始终坚持基于生活、通过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既克服了传统德育工作在实践方式上的局限性,还拓展了德育工作的践行方式;既满足于教育对象的认知发展需求,也符合当前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需求。
1.生活德育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创新
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即德育必须以生活为根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德育以现实生活与社会实际为基础,时刻关注生活问题,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促使理论贴合实际,从而实现对受教育者的良好教育引导。另一方面要求德育内涵与时俱进,在生活中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德育要依据现实生活不断调整自身的目标、内容、方式,不断应对新的问题挑战,从而助力德育始终保持生机。以上两点无论是促使德育内涵的扩展还是提升德育的成效,都是生活德育理念对于今后高校生活德工作的开展的重要启发点。
生活是德育践行的必由之路,即德育必须以生活实践为归宿。生活德育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是个人生活得以展开的本质动因,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具体表征,是生活的本质特征。由此可知,生活德育就是以生活为根基,从受教育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受教育者改造生活、超越生活,最终实现过有道德生活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本质特征特便也是实践性。而这一特性也正是生活德育区别与其它德育践行方式的显著特征。生活德育的实践本性进一步强化了德育的“ 实践精神”,是突破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困境的关键所在。
2.生活德育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方式
生活德育丰富了传统的德育方式,拓展了德育实践的场景。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以德育课堂为主要场所,侧重于对德育知识的讲授,主要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单向教学模式,极大的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成效。生活德育理论认为生活具有整体性,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处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存在于整体的生活之中。这便意味着德育要尽可能的去覆盖受教育者的各各生活领域,走进受教育者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各方教育力量,使受教育者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德育的熏陶,并逐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