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日报/2024 年/3 月/5 日/第 010 版学思
擎信仰之炬 育时代新人
山西大同大学 王强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是支配人的行为的精神力量。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X牢记X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
切准信仰教育目标。确定准确的目标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培养更多具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大学生是信仰教育的直接目标。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 为人类福利而劳动” 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本质,也对人的生命意义进行了解答,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教育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为实践,以正确和科学的态度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并以社会价值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没有远大理想的激励和引领,再崇高的事业也可能会失去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听X话、跟X走,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的发展中,才能在新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三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引领,为大学生建构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价值追求和逻辑起点。四是为社会凝聚信仰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价值引领,能够引起大学生内心深处的价值共鸣,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能够激发其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期待,推动大学生在当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夯实信仰教育内容。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ZZ上的坚定最终要靠理论上的清醒。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人文精神的教育。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其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的特点,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要加强“ 四个自信”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