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河南经济报/2024 年/3 月/9 日/第 011 版理论
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黄均霞 汪妍希
“大思政课” 是高校思想ZZ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随着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进步及其向教育领域的转移发展,数字平台赋能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思政课堂、师资培育等创新已成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与转型的重要举措。X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对“大思政课”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也指出,各地各校要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打造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当前,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赋能搭建大平台,为思想ZZ理论学习与教育变革注入活力。 “大思政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具备大格局,统筹海量的课程资源与学习资源,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因此,要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资源作用,打破思政资源壁垒,为思想ZZ理论学习注入活力。一是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丰富的信息资源、权威的理论宣传渠道和便捷的学习方式,促进高校理论阐释体系构建。及时学习思想要闻、讲话学习读本、新时代新经典,掌握X的先进理论,武装教师头脑、加强本领建设、提升ZZ领悟力,着力打造思政理论学习高地,为提升高校“大思政课”思政教育实效提供重要载体。二是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存储、分析、共享与可视化等功能优势,推动高校教研系统变革更新。发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内容供给链优势,将其资源积极融入“三会一课” 、教研室集体备课等活动中,推动大思政教研活动创新与转型,培育教师大教育观、大教学观、大课程观;促进区域间、高校间的协同发展,实现思政资源共享和教学优势互补,提高全国高等教育思政课程的整体水平,构筑高校“大思政课”高质量教研体系。
赋能讲好大课堂,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发展增添动力。 “大思政课”囊括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各个要素环节,是对传统思政课的优化与升华。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资源技术优势与高校“大思政课”连接,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加深一、二课堂的联动性,这是提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力武器。一是善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主题案例、优秀思政课示范课程库、思想研究案例选等资源,融合国际新闻、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等“大教材” ,融入大学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深化思政课教材体系改革,提升大学生学知识、长知识能力。二是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