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学导报/2024 年/4 月/9 日/第 B04 版理论学术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曹嘉伟 薛艺艺 韩树
摘要: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提出了厚植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开放包容中不断创新的思政教育发展方向, 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理论;实践;创新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西方价值观渗透、网络信息泛滥等因素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体制改革为思想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强调文化自信,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1]。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导向。
一、厚植中华传统文化土壤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两个结合” ,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内涵,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政教育内容。
具体而言,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传统文化思政教育资源等手段,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思政教育提供资源保障。同时,通过举办各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讲座和实践项目,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共同打造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加强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政课程设置,开设专题讲座、选修课程等,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特质。最后,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体”指本体、本源,“用”指实践、方法, 因此体用结合就是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 以实践丰富理论[3]。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的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这一观点对高校思想ZZ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
为重要任务,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
第 1 页 共 2 页
心价值观。其次,要拓展实践教学途径。高校应该在思政教育中强化实践教学,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实际相结合,结合地方特色和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