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4 年/4 月/8 日/第 008 版港澳台
面向世界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本报记者 杨阳腾
2014 年 3 月 21 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经过 10 年发展,该校已成为一所拥有 1 万余名在校师生的现代化大学,连续 4 年位居中外合作大学排行榜第一。近日,记者专访该校创校校长徐扬生,他以创建一所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记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从一片荒地上开建,10 年间,学校办校成果有哪些?有什么可
供借鉴的办学经验?
徐扬生:从创校之初,我们便确立了创建“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的目标。目前大学学科建设逐步完善, 现有 6 个学院及一个研究生院, 共 28 个本科专业、 46 个研究生 (硕士、博士)项目,已向社会输送超过 8000 名本硕博毕业生。
在我看来,大学的立校之本有两点:一是融汇,二是创新。学校实行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和教授除了在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同时会隶属于一所书院, 不同文化和专业的师生交流互动,有助于培育宽容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新时代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很多人感受到被技术取代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学校聘请了来自各地的艺术家,让学生在多元复合的文化艺术氛围里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