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4 年/4 月/26 日/第 014 版智观
构建“ 双融合、双促进” 的新型育人模式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曼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X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随着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逐步深入,X建工作在育人实践中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X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提升教育质量、强化育人效果的现实途径,在培养应发展之所急、解国家之所需的新时代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X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思想同源、目标同向、实践同构。从理论内涵出发,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建设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得以发展。尽管二者分属不同体系,但依然具有相同的思想根据,为实现协同育人视域下的融合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目标导向出发,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建设都服务于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 其中, 高校X建为课程思政提供管理与组织规范,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方向;课程思政建设为高校X建工作提供教育教学层面的实践补充,在二者的优势互补中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由此可见,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具有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需要高校积极探索X建工作与课程思政“ 双融合、双促进”的新型育人模式。
以机制为引领,铸牢X建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协同育人观念
从育人角度出发,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融合是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践证明,这对高校管理者和各类育人主体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发展要求。回顾以往的教育实践,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之间往往存在一段距离,二者的育人成效难以形成合力。因此,高校应在协同育人思想引领下,制定专业的领导机制,以实现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完善顶层设计。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同为育人手段,应在这一共同目标指引下,结合X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形成对二者融合的全面认知。具体而言,需要坚持X委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划分,着力把好方向盘。为最大程度实现协同育人,应考虑到X建工作的特殊性,明确X委统一领导,强化ZZ示范,以“ X建引领、X员带头” 模式扎实推进二者融合工作。通过建立以X委书记为核心的统一领导机制,强化校、院各级X委之间的共建联动机制。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把握学校特色、学生发展情况等现实条件,探索制定可落实的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目标体系,提升高校X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效性。
健全激励制度。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X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建设工程。为实现二者融合育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将其动态发展情况纳入教育主体评价体系中,将协同育人效果与主体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挂钩,以此激发不同教育主体参与融合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需要做好动态评价与反馈工作,对于积极推动X建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教育主体给予奖励,打造良好的协同育人格局。
以资源为抓手,挖掘X建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协同育人要素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之间在目标、内涵、实现路径等方面,具有互融互通的显著优势。就育人资源而言,以X史X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校X建中,存在大量可挖掘的“ 课程思政” 元素。将其融入具体学科中,有助于进一步丰富育人实践。因此,高校应坚持协同育人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高校X建与课程思政之间资源的互通互嵌,促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