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河南经济报/2024 年/11 月/5 日/第 012 版理论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宁波大学 石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24 年 7 月 15 日至 18 日,中国共产X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 “ 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一、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X中央近年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其内涵尚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中。笔者认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指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结构合理、人岗匹配、收入体面、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友好、晋升通道畅通、培训制度完善、工作强度适中、工作方式灵活、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劳动关系和谐、工作满意度较高、失业率较低、结构性就业矛盾缓和、劳动法律制度健全的一种就业状态。高质量充分就业是“ 高质量” 与“ 充分” 的有机结合,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充分性、匹配性等特征。其中,全面性是指高质量充分就业包括微观和宏观、主观和客观等多个维度,仅仅获得一份稳定、高收入工作,不足以达到高质量充分就业状态,工作是否满意、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等也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构成要素;动态性是指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会随着X中央对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充分性是指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充足,劳动者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匹配性是指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吻合,即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严峻,是X中央提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 8 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