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文化报/2025 年/3 月/5 日/第 007 版理论· 专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高校文化育人探索
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比努尔· 阿里木
作为铸牢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力量,高校应将文化教育全面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中,通过文化养心志、育情操、培根基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如何加快构建高校文化育人的有效机制,强化文化育人的内涵建设,构筑强有力的文化内核,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文化育人格局,是高校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的基本内涵
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导向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维度。一是要致力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认知、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和文化理念,依托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巩固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二是要以为国育才为目标,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意志,引导其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奋斗的远大理想,实现人才全面发展。三是要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提升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高校文化育人呈现出无形性、浸润式、持久性等特征,基于此,高校文化育人不仅要注重多元整合,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优秀教育资源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素材,以营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校园文化氛围,还要注重打造优质育人环境,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育人场域,要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育人原则,增强大学生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使其自觉承担起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并将其转化为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