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工人日报/2025 年/1 月/1 日/第 006 版职业教育
匠心筑梦,职业教育逐光而行
本报记者 于忠宁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岁月的长河已然穿过 2024 年的崇山峻岭,涌向 2025 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激荡起时代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置身于时间的河流,我们将从过去一年的奋斗中汲取赢得未来的力量。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社会各方对职业教育“ 新” 和“ 实” 的期盼越来越高。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时代使命。在重大发展机遇面前,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变化,职业教育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
众多职业院校以及广大职教人勇立潮头,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彰显职业教育的新担当。匠心筑梦,职业教育逐光而行,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保障,吸引力越来越强。
——编者按
横向融通纵向贯通 成长道路更宽广镜头
2024 年 7 月,上海第 10 所“ 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 ——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约 270 人,专业集中在飞行器维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融媒体技术与运营、跨境电子商务。这一年,上海还新增 20 个中高贯通专业、8 个中本贯通专业。11 月底,上海明确 2025年增设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与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首饰设计与工艺等 28 个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专业、增设 5 个中本贯通专业点。
食品营养与健康、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计算机工程⋯⋯这些新增专业属于社会需求大、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它们面向上海的新兴战略产业,更好地服务于上海经济。
观察
逐步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为职校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贯通、多元” 的升
学路径,为准职业技能人才的“ 升格” 开辟通道。
考试招生作为牵动职业教育改革的“ 牛鼻子”,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畅通学生升学通道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完善了“ 职教高考” 的顶层设计,推动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 职教高考” 制度,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 职教高考” 招录学生比例。打破学历“ 天花板”,满足了学生、家长对更多层次职业教育的多样性需求。
2024 年,从 2020 年开始试点的职业本科教育已“ 开花结果”,取得了招生就业“ 双丰收” 的阶段成效,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2024 年是高等职业院校的“ 升本” 大年。教育部相关数据表明,截至 2024 年 6 月 20 日,我国已有 51 所职业本科院校,且正朝着 2025 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10%的目标努力。职业本科教育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步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职业本科教育弥补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不足,同时满足了学技能和拿学历两方面的需求,让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更加紧密。
与此同时,作为职教本科的有效衔接,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中高贯通、中本贯通、高职和
本科“ 3+2” 等贯通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扩容;多地还在大力推进职普融通,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
第 1 页 共 4 页
普通高中教育之间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选择。2024 年,山东 67 所高职院校联合 30 所本科高校设置 286 个“ 3+2” 贯通培养专业点,招生规模 11325 人。数据显示,该省经过本科阶段培养,“ 3+2” 毕业生进入中型及以上企业的比例为 67.9%,考取应用型工科类研究生的比例为 19.7%。
随着职教本科院校的不断增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效明显,各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主动衔接、深度融合,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范围、内容和质量上的突破,职校生的成长道路更宽广。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专业对接产业 课堂衔接“ 职场”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