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学导报/2025 年/5 月/8 日/第 B08 版理论学术
让思政课焕发时代新活力
——以整体创新思维赋能思政育人范式变革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管晓婧
围绕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 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 ” 这启示我们:革命性创新与内涵式发展绝非局部改良,而是一场涉及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的系统性革新。唯有将整体创新思维贯穿教学全链条,思政课才能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 关键课程”。
一、理念革新:构筑“ 顶天立地” 育人坐标系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是思政课变革的“ 源头活水”,它指引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随着社会转型与快速发展,思政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多 写作资料+微信:】
扎根中国大地,让理论焕发真理光芒。新时代思政课要注重将理论解码为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受启发的“ 青春话语”。为此,思政课教师应成为新思想的“ 转录者” 和“ 翻译家”,教师可采用“ 理论溯源—实践验证—时代新证—成长启发” 四阶教学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触摸时代脉搏,让课堂永葆现实温度。政策文件是总体形势的反映,思政课教师应善于将国家大政方针转化为学生可亲自参与其中的实践课堂。教师可通过建立“ 政策文件—教学案例” 双向转化机制,把“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等战略部署转化为乡村振兴田野调查、科技助农方案等社会实践活动。当学生在田间地头与农民算起“ 增收账”、在居委会参与民生议题讨论时,家国情怀便不再是抽象概念。
打破认知壁垒,让课程彰显生命价值。针对“ 思政课=说教课” 的刻板印象,教师应强调课程在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方面的价值功能,使学生形成对思政课的全新积极印象,以有效提升其上课积极性。例如,教师可邀请部分优秀高年级学生以自身生命体验讲解思政课程如何助力个人成长发展,从而让课程价值可视化。
唤醒情感共鸣,让教育浸润心灵深处。将传统单向灌输转型为“ 情感沉浸式对话” 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创新重要理念。思政课教师应化身学生的“ 成长顾问”,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融合理解关爱、理论启发与价值引领等重要教育元素的新场域,用共情式表达替代权威式说教,使课堂成为情感共鸣的能量场。
二、内容重构:打造“ 三维立体” 育人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