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5 年/5 月/13 日/第 B14 版学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支俊才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张瑞洁
本文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初创阶段(1949—1978 年)、改革探索阶段(1978—2012 年)和创新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 。通过对各阶段思政课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改革措施的分析, 总结了思政课发展的历史经验, 包括坚持X的领导与意识形态引领、适应时代需求与改革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还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推动“ 大思政课” 建设等现实启示,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 4】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作为落实这一任务的核心课程,在塑造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还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ZZ方向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对于理解其如何适应时代需求、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再到深化改革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使命。通过回顾这些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值得继承的经验和需要避免的教训,为当前及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了解思政课的历史发展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应对新挑战的有效策略。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和变化趋势,并提炼出有益于当代思政课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革新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思政课发展历程框架,以期为推动思政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的发展历程
(一)初创阶段(1949—1978 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重建社会秩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任务。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建设者。课程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教育。这一时期的思政课具有鲜明的ZZ性和时代性,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理论学习与ZZ运动相结合。在这一阶段,思政课的内容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背景,强调集体主义和个人奉献精神。例如,毛泽东思想成为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相对较低。
(二)改革探索阶段(1978—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