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黑龙江日报/2025 年/5 月/23 日/第 007 版专刊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数字化转化
山西农业大学讲师 郑浩东
新时代,面对数字化巨大浪潮冲击,各高校积极应对、寻求突破,致力于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高校思政课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先行者,2022 年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全面推进“ 大思政课” 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鼓励在思政课教学中善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展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属性和精神内核,使数字变量变成大思政课建设的增量,切实提升思政课的课堂实效。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 914】
优化教学内容。红色文化作为连接历史、现实、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见证了无数的奋斗故事,是极其重要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特殊作用,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红色基因,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分散的红色文献、影像、文物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红色记忆的数字化呈现,以历史的角度丰富和扩展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和话语体系,使得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系统、立体。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与整合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分类系统,通过“ 时间轴+空间地图+精神主题” 三维标签体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精准检索和可视化呈现,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键调用,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全面的历史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