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一个农民可以养活多少人,关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也关注提高土地生产率。原因很简单: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既依赖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应的持续增长,也依赖从农业向其他部门转移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各种资源,因而依赖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同时,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实际存在的农产品供应不足,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增加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就能增加农民收入,因而农业、农民、农村(简称“三农”)问题是统一的,与农业部门被赋予的“基础”地位或职能也是统一的。
但是,20世纪90年代人们“突然”发现,农产品供应的日益丰富实际上导致农民务农收入的相对甚至绝对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达成这样的共识,即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农民数量。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三农’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今后究竟“应当”有多少农民?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一、“基础”的本来含义及其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