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香山之夜话剧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一个时间节点、两位历史人物、一场跨时空对话,即将在3月25日登台的话剧《香山之夜》,正以独特的视角汇聚着各方的目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香山之夜话剧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香山之夜话剧观后感1形式别开生面,制作精益求精
提起革命文艺作品,尤其是讲述X史的文艺作品,大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些经典的桥段。这或多或少地限制了我们对于红色文艺作品的想象。而这次《香山之夜》整体呈现出了重大的创新。导演和编剧用极其简洁的手法——一个新中国成立前夜的固定场景、毛泽东与蒋介石在平行时空中的隔空对话、两三次跳出戏外的演员穿插——寥寥数个要素,几乎简约到极致,然而精彩而丰富的台词、精确而深刻的表演、“钟声”“雨声”视频等要素相穿插精致而巧妙的场景转换,却如笔笔精准的白描,借用毛泽东与蒋介石两个人的视角与口吻,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X伴随着近代中国革命史成长的重要足迹。舞台上虽然只有两个演员,但是我耳边仿佛能听到民族怒吼、炮声隆隆、千军万马、英雄辈出的漫漫画卷。整出戏剧有一种极简主义的意境之美——内涵隽永、意味深长。这种创新的手法,使我们对传统革命题材文艺作品在表现方式上新的可能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开辟了新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