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离异后写给女儿教育信之九
我的乖女儿:
你的信我们已收到,我们很高兴。你在信中请求我们不要再叫你的乳名“小雨点”,因为你已长大。我之所以还这么叫你“小雨点”,是因为我叫着这名字使我想起过去和你生活的时光。你那可爱的小脸蛋在我满是胡茬的脸上蹭来蹭去的感觉,时不时涌上我心头。前面冠以“小”字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正象你叫我“老爸”一样,如果你叫我“小爸”肯定很别扭。平时生活中,我们见到年轻的叫“小王”“小张”,见到年长的叫“老王”“老张”,这样显得亲切而礼貌。“小”字在汉语中,特别是称呼中,带有很浓烈的感情色彩。就是你看到一朵花,你说“看到一朵小花”比说“看到一朵大花”什么的来得富有诗意些。我叫你“小雨点”也是一样的道理,更何况“小雨点”三字,代表我对你的一贯的爱,这三字不可能从我心里抹去。虽然你已老大不小了,我还是无法改变;你若强行要我改,只说明你要强行压制我对你的爱。除非你是妈妈级的人物,我才可能自动地改变。
你在信中说“同学们的误会解除了”,我觉得你做得对。你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也很对,问题是你要做个聪明人,你要学会掌握“洞悉人性,洞察人心”的能力。古代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贾诩就是一个聪明人,只不过《三国演义》的作者是个保皇派,没怎么提他。他的谋略、他的知人善用、他的自知之明都比诸葛亮要强。诸葛亮有“失街廷”之错,诸葛亮支持的蜀国也没有统一中国;而贾诩能很熟练地“洞悉人性,洞察人心”,周旋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针对性地施展他的谋略,他支持的魏国最后统一了中国。贾诩开始投靠的是一个姓段的将军,段将军是一个孤独的军阀,由于贾诩的谋略名气,他对贾诩很客气。但贾诩还是要离开他,去投靠张绣。贾诩手下不明白为什么,他说:段将军对我很客气、很好,但那是我的谋略有名,他如此的孤傲,将来是不可能容得了我的,他也不可能成大气的。我投靠了张绣,张绣会很高兴,段将军也会很高兴。张绣高兴是因为他有了谋士;段将军高兴是因为他少了一个比他还有能力的人,他的身边不会有危险了,而且他的孤独又希望我能在张绣那里能帮他。果不其然,张绣对他施以长辈之礼,段将军对他的家人也照顾周全。但是,贾诩真正的目的是要投靠曹操,曹操是一个大气的人,是一个有作为的人。他要给曹操一点颜色,让曹操重视他。曹操征讨张绣时,他两次利用谋略打败了曹操,使得曹操在战争中失去了长子曹昂和爱将典伟。可是在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争夺中间力量时,他又主动劝张绣投靠实力相对弱小的曹操集团。因为他知道,袁绍是个拥兵自重的人,张绣投靠过去只不过是年三十的凉菜——有它没它都过年。而曹操不同,他需要扩张势力,他又是一个大气磅礴的人,是有抱负的人,是不会计较过去的人。正如贾诩所料,曹操高兴得不得了,封张绣为他一生中所封别人的侯爵中最高的侯——两千户侯。曹操对贾诩也是言听计从,涫渡之战是贾诩帮助曹操取得的第一个大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它奠定了曹操的霸主地位。同时贾诩也是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象他这样从敌人的阵营来的,是更易引起防范的对象,所以他很低调,从不抛头路面,与人争权夺利,他的儿女亲家没有一个豪门大户,结果他是三国谋士中活得最好的,七十七岁寿终正寝。所以聪明人是洞悉人性的人、是洞察人心的人、是自知之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