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文品如人品,话风如政风心得体会
收看十七大报道,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胡温等中央领导“话风”很正:不论是做大会报告还是参加小组讨论,不打官腔,特别注意使用群众语言,务实具体,亲切自然,简短明了,深入浅出,如此“话风”,不免令人想起时下甚是流行的一些“官话”模式:“凡分析问题必从国际国内联系到到本地;凡总结成绩必强调上级领导支持有关部门配合;凡制定措施办法必讲领导责任机制作风。”人们喻为“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从书面文章到口头语言,许多官话听起来节奏整齐、韵脚和谐,看起来工整对仗、修辞严谨,但往往要么是正确的废话,要么是虚实难辩的太极,总之是让人听了等于白听,说了等于没说。
官话官腔和八股文章令人深恶痛绝,为什么一些官员却乐此不疲?原因有二:一是某些官员自认官话规范严谨、高贵优越、威风气派、适合领导,而民语用词粗糙,语境不高,庸俗欠雅,不可多用。二是打官腔行八股既可以居高临下、冠冕堂皇,又可以规避风险、装腔作势、搪责敷衍、借以吓人。
其实,官威不是靠“官腔”吼出来的,也不是靠“官话”讲出来的,而是靠为群众办事办出来的,靠思想工作做出来的。做领导工作决不是非讲官话不可,而恰恰是官话妨碍了领导。然而,现在很有一些官员打官腔讲官话已成疾僻,不看对象,不分场合、不论情况地官话连篇,好像不打官腔就不是领导,不讲官话就有失身份了,有的甚至离开讲官话就不会说话了。当然,还有不少官员也不愿官腔官话,私下使用的也是民话俗语,但拘于官场规则和职业习惯,一到“正式场合”就“嘴不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