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
与人交谈时,说话方式上的“投其所好”与“避人所忌”,是一对不同侧面的统一体。
与人交谈,有时可能“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如果说话投缘,就会“言逢知己千句少”,给交际架起绚丽的彩虹。那么,与人交谈时,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去呢?○根据别人的性格特点说话。平时,我们面对的交际对象性格迥异,有的生性内向,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别人说话有分寸、讲礼貌。因此,与这样的交际对象交谈时,要注意说话方式,尽可能对其表现得尊重和谦恭些。比如,某青年与一老知识分子在火车上一路同行,青年人欲借老知识分子的钢笔写字,遂说:“喂,钢笔给我一下。”然而,老知识分子是位颇讲究礼仪修养的人,他见青年如此失礼,便把头扭向一边,没理青年人的茬。倘若,青年人知道老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把话换成:“请问老先生,把您的钢笔借我用一下行吗?”其结果可能就截然相反。
也有的交际对象性格比较急躁、直率,讲话犹若拉风箱般直来直去,同时,也不太计较别人的说话方式。所以,与这样的交际对象交谈时,要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有位大学毕业后初涉社会的青年人欲让某厂长招聘其为厂办秘书,青年人在厂长面前作自我推销时说话拐弯抹角,半天不切题旨。他先说:“厂长,你们这儿的环境不错。”厂长点了点头。接着,青年人又说:“现在高学历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厂长还是点了点头。尔后,青年人又说:“厂办秘书一般要大学毕业,要比较能写吧?”青年人的话兜了一个圈子,还是未道出自己的本意。岂料,这位厂长是个急性子,他喜欢别人与他一样,说话办事干脆利索。正因为青年人未摸透厂长的性格,结果,话未说完,厂长便托辞离去,青年人的想法化成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