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几点建议
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开发带是一次重大机遇X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如何建立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已经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有效途径。既符合我国必须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国情,推进了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又能解决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结构不优、市场化不够、城镇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招棋活、全盘皆活。现在看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措施。国家把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开发带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提到,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并制定了力度相当大的政策,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措施。农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国家扶贫办、质检总局等国家涉农部门和机构纷纷提出,要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要向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倾斜。农业部杜青林部长多次强调,要把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注意力,进一步吸引到发展优势农产品和抓好优势区域布局上来。农业部今年将划定优质专用小麦带、专用玉米带、高油大豆优势区、优质棉花优势区、“双低”油菜带、“双高”甘蔗优势区、柑橘带、苹果优势区、肉牛肉羊带、牛奶优势区和优质出口水产品养殖带等11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很明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将迎来重大的战略机遇。
二、确定优势农产品的基本标准:坚持标准,确定好我省优势农产品1、农业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性。这是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自然规律的要求。首先必须要有丰富而独特的资源条件,具备适宜的生态环境。2、生产规模大小。这是基础条件。有了规模才有可能形成优势。应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易于集中连片开展生产经营,有较高的商品率。3、产业化经营水平。这是发展优势农产品经济规律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潜力,无论是生产基地还是加工能力要达到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水平,产品的流通渠道畅通,有较大型的批发市场,有较强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中介组织比较发达。4、技术支撑条件。技术研发能力强,具有国家级或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在种苗繁育、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包装、贮运、保鲜技术、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5、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目标市场明确,市场竞争能力强,是较大范围内同类产品中的名牌产品。甚至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更多公文素材, 微信:dadawk01】
三、分层次确定我省优势农产品我省农产品种类众多,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也不少。根据实际,可分两个层次,一类是省级优势农产品。这一类能在全国范围内代表湖北特色,而且规模较大,能够得到国家支持。再一类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这类产品有市场需求,但规模还不大,而且短期内还不可能集中连片种植。这类产品主要靠地方投资,也可尽量纳入到国家投资的产业带中。第一类优势农产品的确定,除根据上述五条基本标准外,要结合入世的实际,更多地考虑到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格局。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水果、蔬菜、园艺作物、水产品和畜产品等方面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此外,由于种植习惯以及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我国在杂粮、土特产、中草药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在这五类产品中选择我省的优势产品。从发展的现有规模看,可将柑桔、畜产品、水产品作为省级优势农产品的代表。考虑到我省位于我国传统农区,在全国农业区域布局中承担着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重任,因此,还需要把优质稻和优质油菜作为省级优势农产品。第二类是特色农产品,可选择芝麻、食用菌、蜂产品、魔芋、茶叶、中药材、奶类、板栗、蚕茧等作为区域性特色产品,省、市、县给与政策、资金扶持,逐步培植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品,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