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周恩来亲和得体称呼技巧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称呼是人际关系中传情达意不可缺少的手段。得体的称呼能在交谈开始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使交际打开局面顺利进展;而一个不得体的称呼会令人觉得别扭、难堪和讨厌,导致交谈气氛不协调甚至使交际陷入僵局。周恩来的称呼技巧,于平凡中见神奇,值得我深入研究。&nbsp&nbsp&nbsp&nbsp
一、对象不同,称呼有别&nbsp&nbsp&nbsp&nbsp不同的对象,因其身份、年龄、职业、民俗等的差异,称呼应有差别,周恩来是十分注意的。&nbsp&nbsp&nbsp&nbsp1956年4月的一个夜晚,周恩来突然到前门打磨厂公安派出所,看望值班的民警。他亲切地问户籍警张杰:“你们见了老百姓怎么称呼呢?”张杰回答:“上岁数的,叫大爷、大妈;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叫老张、张李;再小一点的,叫小王、小刘。”周恩来满意地点点头,说:“这很好!跟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有话就愿意跟你们谈了。”&nbsp&nbsp&nbsp&nbsp周恩来称赞张杰对群众称呼得体,其实他自己历来就十分重视称呼,很善于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称呼。这里姑且不谈周恩来在外交斗争中的巧妙称呼,仅就他对同事、亲友、群众的称呼作些分析。&nbsp&nbsp&nbsp&nbsp他常用的泛称有“同志”“先生”“女士”“朋友”“小朋友”“老乡”“工友”等。常用的特称,年龄小的是小刘、小纪、小伙子、小姑娘,年龄相仿的是老杨、老李,年龄大的是老奶奶、老人家、张老……&nbsp&nbsp&nbsp&nbsp周恩来善于根据对象的工作、职业采用不同的称呼。称给自己当过向导的放牛女孩为“小桂花”,称自己的老师高盘之夫妇为“高老师”“高师母”称著名画家齐白石为“齐老先生”;称炊事员为“×师傅”等等。这些不同的称呼都表现出周恩来对人民群众的尊重、爱护,表现出他平易近人的作用。&nbsp&nbsp&nbsp&nbsp周恩来对毛泽东称“主席”,对刘少奇称“刘主席”,对朱德称“朱委员长”,表现了自己的谦逊和对领袖的敬重;对陈毅、贺龙称“老总”,表现了对老战友的亲切和尊重;对张澜称“张表老”,对程潜称“程颂公”,对张治中称“文白先生”,表现了对X的老朋友的尊敬;对妻子邓颖超昵称“小超”,终生不变、伉俪情笃,感人至深!&nbsp&nbsp&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