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十二
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十二10月13—16日参加了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这是市委X校搬家以后,我第一次有幸进入新X校。参加工作以来,当过X办主任、团委书记、分管过工业、招商引资工作,从来没有接触过组织工作,现在市总工会办公室工作,也负责市总工会的政工人事工作,得以参加培训班,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又有了一个新的工作经历——组织工作。10月13日清晨,进了新X校大门,幸好有学员鱼贯而入,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找到教室。进入教室坐下来,一个简短的开班仪式稍后开始。仪式虽说很常规,但从领导讲话中悟出了一些新的内容。在这么多新的东西面前,脑子一下子转动起来,于是有了一些想法。
想法之一,原来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学校旧了、小了,功能跟不上去了,是可以搬迁新建的。正如酒一样,不时有新酒瓶子出现,但其中不一定有新酒。回想自己最近一次在X校培训,是在,那时还在老X校里,副局级干部培训班,也有很多学员,报到时相互打招呼,交班费,感觉很热闹。印象中班费是好几百元吧,600元或800元,每天下午下课后,先是聚餐,然后是活动,当然都是在宾馆酒店里进行。我自己一次活动也没有参加。有学员玩笑我“你是只赶情不喝酒”。本人声明:一不是有很高的觉悟,二也不是很清高,只是不太适应这些活动。但有时也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不太合群:别人热闹,自己不到,再不爱好,也应该随时随喜,热闹一下,露个面,表示也曾参与。但又被直觉否定:有谁规定,这类活动必须到场吗,到场又有何意义呢,不到抑或有何损失呢。最终还是没去。这一次参班,按老思想的贯性,以为也有这些活动,自己也作了不可救药的决定,要交班费就交,反正活动是不去的。但在开班仪式一开始,就感觉到没有这么多想法了。原来好多东西都是可以改变的。在一些是是而非,又不是大是大非的东西面前,也不见得总是劝慰自己,别人都这样。从这里又想到前一阵很热闹的“金榜题名宴”,也很热闹,去赴宴,好多事主都说:哪个想搞,别个都搞,麻烦死了,现在又管得严。这些话也不全是客套,在很大程度也是真心话。为什么呢,老规则制定了,恶性循环。市里每年都下文件,提要求,但私下里办宴席的还是有。是我们的纪律标准太高调了,普通干部群众跟不上,还是居家过小日子的我们素质根本上不达标,总是随波逐流。我个人以为,不全如此。比如商城大厦,人家是民营企业,公司就作了一条规定,员工之间不许“赶情”,就能算数。我们每年一个红头文件自然严肃于民营公司的一纸规定。当然,规定也是知民意,合民情。办宴席,有真喜欢热闹的,也有“赶情”后欲收回“情钱”的。今年你与我,明年我与他,就不可断绝了。在这面前,有谁能挥刀而断。是不是同学、同事之间不“赶情”就是不讲感情呢?谁都知道答案是:不见得。前两年市里派我到丝宝集团协调工作。到丝宝公司上了三年班,感受了一些企业文化,丝宝公司员工之间有了值得庆贺的事情,相互之间凑个份子,一般人平三五十块钱,甚至更少,小范围活动一下。三年间,我也参加了几次。有一年,他们知道我的生日,上午就订了一个蛋糕来,在办公室分而庆之,没花多少钱,时间也很短,却搞得个人很感动,发短信一一回谢。
想法之二,是不是自己要求太低。开班仪式上,领导说,开会时不要打手机,培训时不要迟到早退。一再强调,这是人的最起码素质。听了很震憾。想想自己作为大人,每天带小孩上学,生怕小孩迟到了,一再叮嘱小孩,不能迟到的。就像领导嘱咐我们一样,拳拳之心,何其相似。是我们对已对人两面派,还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为什么要迟到呢,把小孩急赶急送到学校教室,自己就出了一口长气,自己上班迟不迟到却又不在顾虑之中。是自己在做很大的事,可以不受这些“小节”拘束吗?还是哪里有更大的事,不得不早退去办理吗?反思一下,都不是,日复一日,根本没有做多大事,都是一些常规工作。海尔的老总张瑞敏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事做好就是不普通。扪心自问,在抱怨待遇不够,进步太慢的同时,是不是把这些“最起码”的事都做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