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立足新时代,做有全球化视野的新青年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牛栏山一中模拟联合国社社长赵钧宇。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立足新时代,做有全球化视野的新青年。
什么是全球化?国际基金组织于2000年定义了全球化的四个基本方面:贸易和国际往来、资本与投资的流动、人口流动、知识的传播。简单地说,全球化是世界观、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换,所带来的国际整合的过程。
为什么要坚持全球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回望人类历史,从三宝郑和远渡红海到哥伦布环球航行的地理大发现,从三角贸易到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近代以来的世界越发趋近于一个广泛联系的整体。到如今,覆盖全球的因特网、全球每日数以万计的航班和渡船,无不在向我们昭示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任何国家亦或个人,都必须这种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生存,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不可忽视。就拿今年九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来说,自2000年以来,非洲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不但获得了先进技术,更得到了大量本土化的人才,近二十年来,成千上万的非洲青年已经学成归乡,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乡开拓未来;在非洲人民欢呼雀跃的同时,中国同样收获颇丰,蒙内铁路的建设,中国高铁得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为世界各国所熟知而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中国中铁的盾构设备已出口到南亚东南亚的诸多国家,中国中铁参与的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勘察设计合同也已纷纷启动。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开展高铁建设。同时,国际状况不仅影响国家整体,更会作用于每个人的身上。这一点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得到了最好的体现。1872年,清政府的第一批赴美留学儿童踏上了征程,他们之中就有后来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大工程师詹天佑,不仅如此,鲁迅、胡适、钱钟书,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和思想启蒙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无一不拥有全球化的视野,他们不仅因此获得了深厚的学识,而且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开创了变革的浪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再看如今的我们,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步迈向全球化框架,社会各个领域都与国际接轨,个人与世界的联系日渐紧密,过去,独善其身的人确实能获得成功,而在如今这个更加开放的时代,这已经行不通了。就拿金融行业的变化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互联网和电脑尚未普及之时,华尔街的高盛银行有几百个交易员在为股票做市,而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只需要三个。不仅基础的交易员如此,金融数据工程师亦如是。当人们认为高技术工种不会被取代时,已经有多家人工智能量化分析公司在华尔街悄然成立,短短几年间,无数金融工程师从过去的高薪人员变成了无业游民。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各行各业都有出现,这都将是同学们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应该考虑到的。因此,为了我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培养全球化的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