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思想汇报:解放的不只是经济思想,还有教育思想
昨天下午我作为一名观众参加了学校2008-20XX学年度先进学生X支部创新奖评选汇报大会。大会汇聚了参评的19个校先进X支部,各分X委书记和校X委组织部的部分领导,显得格外隆重。汇报大会的大致流程如下:由各参评单位进行五分钟的汇报,然后评委进行三分钟左右时间的提问并打分,最后从中选出9个X支部创新奖。大会的过程略显沉闷,很多X支部的汇报并没有突出表现其创新点,而评委老师们普遍兴致不高,提问很少,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但这并不怪评委,太多的X支部的汇报根本就没有“破题”,材料和陈述中寻觅不到创新的影子,都是各种活动的总结。我真怀疑他们就是拿申请先进X支部的材料来参加创新奖的评比的。坐在下面的我心里还真有点愤怒。不过这其中还是有两个亮点:一是机械工程制造研究所的汇报中提到的邀请老师参加X支部活动并由老师负责部分活动经费的方法为X支部活动经费匮乏等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思路;二是研究生院郭驰老师对于思政专业X支部汇报材料中的“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式的怀疑。思政专业的研究生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着实不能让人满意。其实可以这样理解,该句中的两个“能”的含义是不同的,前一个“能”指的是实践,后一个“能”指的是理论,全句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或者从精神能够反作用于物质的角度也能对其阐释。
大会的最后,校X委组织部部长姚山教授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用“感谢”“感动”“感慨”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慨”的部分其实就是批评,但是在校先进学生X支部创新奖大会上发火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如果连这些学生X支部的汇报都让你窝火的话,那简直就是搬起砖头来砸自己的脚。所以领导的艺术就是先感谢再感动最后“感慨”。姚老师的话很客气,说我们理工大学的风格就是中规中矩。其实就是说我们没有创新嘛,因为我们的汇报材料中都是整的综合实力,面面俱到,连X员获得奖励的次数多少等等结果性的东西都往上堆,我实在不知道那些X支部书记在下面看到别人的汇报跟自己如此雷同时有没有感到羞愧,因为雷同要么意味着抄袭,要么意味着固步自封,这么雷同的汇报简直就是对创新二字最大的亵渎。
其实这其中存在困扰我们教育界很久的一个思维定势:创新就是从优秀中筛选出最优秀。从这次汇报大会就可以看出点端倪,所有参赛的X支部在已经是校先进X支部的前提下,再选出创新X支部,其实这个前提都有点牵强但能接受,但是几乎所有的竞选材料给人的感觉就是优中选优,各种荣誉数据咣咣往上堆,让人哭笑不得。诸不知这些东西所能证明和给予的就是先进二字而已,而这些你已经得到了,你那如出一辙的二次陈述只会让人觉得罗嗦和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