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精选8篇)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大肌肉运动,四肢协调活动的能力。  2、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探索每种车的不同玩法,体验玩车的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的品质。  活动玩法:  1、扭扭车:  a、能用不同的方法让车子往前,例如:坐在车上,双手握住车把手扭动;双膝跪在车上,双手握住车把手扭动;单膝跪在车上,一只脚蹬地使车子往前等。  b、鼓励幼儿扭动车子滑上小桥,能掌握车速,不让车子滑到桥边。  c、设置障碍,让幼儿在滑动车时钻过一定高度的橡皮筋。  2、三轮车:  a、设置快慢车道以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让幼儿知道“交通规则”。  b、设置障碍,让幼儿在障碍中呈S形往前行驶。  c、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玩,一人骑车,一人站在车后,在规定的路线上行驶。  3、独轮车:  a、乐意推动独轮车,掌握平衡。  b、在一定的路线中行驶,车上可放置物品,增加游戏的乐趣,例如:运西瓜,送礼物等。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篇2  游戏目的:能瞄准目标进行弹珠子游戏,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体验竞赛游戏的乐趣。  主要材料与构造:  1、 充分宽裕的土质场地,可以多名幼儿进行游戏:挑战者可以视情况自由分配弹珠的数量(按照颜色进行分配),比如:红色弹珠、绿色弹珠、黄色弹珠等。  2、 按弹珠颜色分好各队。  游戏玩法:  在场地的起点和终点间根据弹珠的大小挖好若干数量的弹珠洞,挑战者统一在起点准备,游戏开始,(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挑战者要从起点弹着弹珠依次弹进弹珠洞内,(挑战者可以用自己的弹珠把对方的弹珠弹到洞中,对方弹珠归自己所有)谁先到达终点者获胜。  游戏规则:  1、 每次竞赛可以2—4名幼儿参加竞赛。  2、 幼儿要分好自己的弹珠颜色,以免混淆。  3、 弹珠时必须沿着弹珠洞依次通过,到达终点。  评价反思:  这个游戏的材料很简单,很常见,而且场地也很靠近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弹珠相对的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此游戏在进行之前,首先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需要跟孩子们讲好安全及注意事项。这个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目测能力,更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因为此游戏是竞赛游戏,为了保住自己的弹珠或抢占对方的弹珠,孩子们会更加的努力。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小猫搬家的原因,树立保护水质等环境意识。  2、培养幼儿爬、走平衡木等动作的灵敏性。  3、对幼儿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自制钓鱼杆,与幼儿人数相等。  2、____(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桥)体育器材。  3、电话机(玩具)、录音机  4、"保护河水、此处严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入题:  1、师问:小朋友,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小鱼)师:小鱼生长在哪里?(水里)  2、师问:老师带小朋友到_河和×河边看到什么?(幼儿答:河水清,有小鱼、树木、居民住房,×河边堆放垃圾、河水混浊、没有小鱼……)  3、总结幼儿回答情况,问幼儿,小朋友,×条河边被居民倒垃圾,水变脏了、小鱼没了,小猫钓不到鱼吃怎么办?谁能替小猫想办法?(加以总结)(幼儿讨论:给小猫搬家,买小鱼给小猫吃,爬到树上去让爸爸开大卡车把垃圾运走,找环保叔叔……不让倒垃圾……)  (二)进入游戏活动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_河里没有垃圾污染,那里的鱼多,我们先帮小猫把家搬到那条河边去住,好让小猫能钓到鱼吃,小朋友扮演小猫,把钓竿子带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条河边的垃圾运走后再搬回来。  2、向幼儿讲清游戏规则:玩法:全班分成6队,每队人数相等,每队第一个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手拿钓鱼竿,要翻过小山,走过小桥(注意安全)鱼竿和头饰不准丢,到小猫新家后站好(每队前一个幼儿到"家"后,后一个幼儿才能"搬家"。看哪队幼儿搬得快,先结束的一队是优胜者,选出前三名)  3、老师作示范表演后,幼儿开始游戏,不该"跑"的幼儿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后总结发奖,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教者接电话:内容:小猫原来的家小河的垃圾运走了,居民们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鱼又游回来了(表扬小朋友环保意识强)  5、把消息告诉幼儿后,再把"家"用同样方法搬回去(放音乐,增加幼儿高兴的气氛)  6、总结游戏情况,出示"保护河水人人有责,严禁乱倒垃圾"的牌子,课程结束。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  2.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  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自由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黝黑 滞留 愚钝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2、解词:  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  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4、品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张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这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二)第2——5节  刚才我们集体研读了第一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自主研读第2—5节,看一看这几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写的。(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五、布置作业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松紧带圈的多种玩法。  2、了解松紧带的多种玩法,大胆创新。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松紧带圈人手一个;录音机、磁带;课前让幼儿了解松紧带圈的特性,知道它具有可变性,可以由短变长,由圆变长;利用其有弹性可以射出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玩变形人的游戏。拿松紧带玩变形的游戏。(可以变成8字、小园、长园等)  二、基本部分  1、分散玩松紧带圈。  师: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圈,松紧带圈有许多种玩法,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幼儿尝试练习)  2、集中演示。  排成男孩和女孩两路纵队,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你是怎么玩的?(幼儿讨论玩法:手指绕圈跑、拉弓射箭、背拉松紧带圈、打气筒、拉力器、两人玩炒豆子、揪尾巴、二人三足走等等)  3、幼儿再次分散练习。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过的方法,也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玩。(幼儿再次尝试)  4、游戏“揪尾巴”。  规则:教师做揪尾巴的人,小朋友将松紧带圈当尾巴塞在裤腰上,左右躲闪揪尾巴的人,保护自己的尾巴不被揪下来。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最后两组幼儿排成火车状队列开出场外,结束活动。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  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四、开展比赛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三结束部分一起说手足口病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勤洗澡来勤换衣;你拍二,我拍二,开窗通风好习惯;你拍三,我拍三,肥皂洗手把好关;你拍四,我拍四,人多地方我不去;你拍五,我拍五,晒晒毛巾和被褥;你拍六,我拍六,盐水天天来漱口;你拍七,我拍七,生冷食物不要吃;你拍八,我拍八,手足口病赶跑它;你拍九,我拍九,太阳下面扭一扭;你拍十,我拍十,良好习惯要保持。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深入走进文本,读懂母亲的优秀品格,读懂母亲的爱子之心。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分析母亲的形象,概括母亲的品性。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欣赏公益广告《我为妈妈洗脚》。师:从广告中可以看出: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影响。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的母亲冯顺娣,教师引用作者《先母行述》中一段话。  2、速读课文,说说本文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什么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  三、解读探究  1、找一找:找出文中语句说说我为什么要感谢母亲?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说一说: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的品性,请你从文中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典型事例来说一说。(教师可从“母亲对我的训练、母亲与家人相处、母亲对自己的人格”三方面加以引导概括并赏析语句)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3、想一想: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我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作者简介  (四)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 ,如果 ,我都得感谢 。)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母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夜深人静之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推荐的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朱德的《我的母亲》  王恒绩的《疯娘》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创意大班益智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ZZ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不可不学学习的必要性正面描写  劝现身说法学习的可能性人物对话  结友而别鲁肃的言行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