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第六批学前教育能手评比活动总结
“第六批学前教育能手评比活动”于20XX.10月在烟台举行,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前去听课,虽然仅有短短的一天时间。我自知此次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每节课我都认真聆听并做好记录。所有的课都充分展示了老师们过硬的自身素质,对活动重难点的把握都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都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下面我谈一下具体的体会和想法: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班语言课《为什么会肚子疼》。因为这节课不论是导入,过度,基本还是结尾,思路都非常清晰,各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刚开始,教师带领幼儿“滚西瓜”上场,接着开始吃西瓜,突然“哎呦,哎呦,我的肚子怎么开始疼了呢?”进入主题——为什么会肚子疼。让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原因会引起肚子疼。然后,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小朋友说一说视频里的小朋友为什么也会肚子疼,让幼儿知道吃指甲的危害。提醒幼儿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并及时向幼儿传递,有关蛔虫病的知识和防治措施。可是这个小朋友过了几天又开始肚子疼了,这回又是怎么回事呢?让幼儿继续观看视频,知道,不仅不讲卫生会肚子疼,而且吃多了,或吃了腐烂变质的东西也会引起肚子疼。最后,老师把幼儿想到的会引起肚子疼的图片一一列举到黑板上,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为什么会肚子疼。整节课下来幼儿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并且课堂效果极好。课堂中有一位幼儿在看完短片后发现自己的指甲有点长,迫不及待的让老师帮忙剪指甲呢。
教师展示的每个教学活动都能围绕孩子,目标确立也走向多元化;内容选择非常贴近生活;情景设计是看得见、摸得着,这些教学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如《换牙了》这节课,老师通过创设情境,直接把“医生”请到“家里”来做客,让幼儿和医生能面对面交流。这种授课方式不再是以前的,老师直接告诉幼儿,换牙时应该注意什么,而是通过和医生的探讨,通过医生的口说出来,让幼儿感觉医生的话可信度更高。幼儿的兴趣极高,最后连没开始换牙的小朋友友都着急换牙了,引得全场笑声不断。【更多公文素材,微信:dadawk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