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专题X课:新时代如何加强农村基层X组织建设
农村变不变,基础在X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X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X组织坚强有力、X员发挥应有作用,X的根基才能牢固,X才能有战斗力。”村X组织是X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X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教育X员、管理X员、监督X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切实抓好农村X组织建设是X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X治X的基本任务、检验X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X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X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X支部工作条例》都对加强农村基层X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新时代村X组织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班子、一名好支书、一支好队伍。
一、新时代村X组织要做到“六个好”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X员,X员看支部。村X组织是X的“肌体细胞”“神经末梢”,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X的组织体系强不强、ZZ功能强不强、组织力强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村子建设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的X支部。”X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ZZ功能,把基层X组织建设成为宣传X的主张、贯彻X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利益诉求多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将成为我们的亮丽名片,这些都对村X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做到“六个好”,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凝聚在一起干事创业,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开创美好未来。【更多公文素材,微信: dadawk01】
(一)ZZ建设要好。作为X的基层组织,只有ZZ上坚强有力,才能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奔向致富小康之路。基层X组织要做到ZZ上坚强有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旗帜鲜明讲ZZ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村X组织必须姓“X”。我们X是马克思主义政X,旗帜鲜明讲ZZ是我们X作为马克思主义政X的根本要求,ZZ建设是X的根本性建设。X支部作为X的基本构成单元,也具有鲜明的ZZ特征。如果缺乏ZZ建设这个根和魂,缺乏ZZ功能这个第一功能,农村X组织就什么也不是。农村X组织姓“X”姓“马”,就要知X敬X,为X所言、言X所言,始终站在X和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就要信X靠X,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X同心同向同行;就要忧X兴X,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为X担责,为X分忧,为X尽责。【更多公文 素材,微信:dadawk01】
村X组织理当成为战斗堡垒。X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心是最大的ZZ。村X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归根结底来自于农民群众的认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ZZ建设摆在首位,努力建成“形神兼备”“血脉贯通”的生命体,才能更好实现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把X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才能确保农村X员干部以坚定的ZZ信仰、牢固的ZZ意识、优良的ZZ品格做好群众的“领头雁”和“主心骨”。
感X恩听X话跟X走。ZZ建设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讲ZZ也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言行中,做到感X恩、听X话、跟X走。感X恩,就是要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X恩”,牢记X的恩情,感恩X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听X话,就是要把X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始终听从X的安排,服从组织需要,X叫干啥就干好啥,X叫不干啥就坚决不干啥,决不讨价还价。跟X走,就是要认真执行X的ZZ路线,坚决贯彻X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严肃X员干部的ZZ生活,以积极健康的ZZ文化感染群众、凝聚群众,及时把X的好政策惠及于民。
(二)队伍素质要好。人心齐,泰山移。一支好队伍,胜过千军万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贯彻执行X在农村各项方针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中国共产X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X组织领导班子应当由思想ZZ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X员组成。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X组织班子队伍既要练就过硬的单兵作战能力,又要善于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1+1>2”的强大合力,才能担起千钧重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X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X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如果一个村X的领导弱化,队伍涣散,X支部就不可能有凝聚力,更谈不上领导村民脱贫致富。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做好农村各项工作,迫切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村子强不强,关键“领头羊”。村X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X组织的领路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村X组织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关系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现。中央要求“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村X组织是最末一级,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村X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村X组织书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真正把思想ZZ素质好、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拔担任村X组织书记。
班子配得好,农民少烦恼。选好X支部,带动全村富。只有筑牢了基层X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才能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如果村X组织班子结构不优、功能不强,那就没有能力来抓经济运行、抓基础设施建设。要用好乡镇青年人才X支部,加快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班子成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着力锻造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乡村事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使群众的幸福生活“倒吃甘蔗节节甜”。
能力过得硬,做事有底气。做任何事情,没有“两把刷子”,没有过硬本领,光耍“嘴皮子”,不出活、没成效,那是说服不了人的,时间一长就会“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要持续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统筹用好乡镇X校、农村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既提升理论素养,又提升实用技能,用过硬的能力本领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开创佳绩,让群众不断抓好“粮袋子”、丰盛“菜篮子”、装满“钱袋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组织生活要好。X的组织生活是X内ZZ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X组织对X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X内ZZ生活是全面从严治X的基础。X要管X,首先要从X内ZZ生活管起;从严治X,首先要从X内ZZ生活抓起。基层X支部的组织生活,是整个X内ZZ生活的基础。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村X组织的组织生活还存在不少问题,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一些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差距,往往以集体学习代替组织生活,甚至把组织生活会开成了X员大会、支部书记工作布置会、报告会,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影响了X支部的威信。
组织生活应“热”起来。X内生活的火炉只有常烧常旺、保持高温,才能锻造出钢铁般的X性。没有常态化的组织生活,X员的教育管理监督、X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X组织决议的贯彻落实,基层X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X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都将失去应有的效果和效能。X员参加一次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就等于参加了一次ZZ体检,获得了一次打扫灰尘、净化灵魂,增强ZZ免疫力的X性检修。必须真正把“三会一课”、主题X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X员、谈心谈话等制度落细落实,不断锤炼坚强的X性修养。
组织生活应“活”起来。农村X员生产任务很重,开展组织生活不能生搬硬套,要在“活”字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使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内容多彩,更贴近X员、贴近实际。要结合本地实际,把组织生活与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现场教学等结合起来,与慰问贫困X员、走访老X员等结合起来,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一些便于组织、便于安排的有益活动,使农村X组织的生活真正动起来,农村X员真正参与进来。当然,绝不能以组织生活的名义,搞成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等庸俗化、娱乐化活动。
组织生活应“严”起来。组织生活的目的是锤炼X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咬耳扯袖,如果搞成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组织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有的农村X组织常年不开展组织生活,一些X员长期游离于X组织之外;有的X员干部对X的组织生活缺乏正确认识,把X的组织生活等同于群团活动,追求趣味性、娱乐性;有的把组织生活会开成表扬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必须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对X员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四)制度落实要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用制度治X、管权、治吏,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把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是推进农村X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根本之策。如果想问题、办事情不按制度要求、不受制度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就会失范失控。
制度既要落地生根,更要开花结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根本上要靠制度。村X组织要有效落实X的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行村组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元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进一步提升制度规矩意识。
引导村民建立“乡土味”的制度。制度好坏的标准很多,可以简单归结为“务实管用、简便易行”8个字。特别是在农村,制度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要符合农民实际需要,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有生命力,决不能在文字、内容、体例、表述上玩花样,结果好看不好用。村X组织教育、引导、支持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规章等制度,也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确保农民看得懂、能理解、愿遵守,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自觉做制度执行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让制度变成稻草人、纸老虎。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如果支部不带头遵守制度维护制度,那么广大群众也不会把制度当回事。村X组织要把制度当作底线、红线、高压线,带头认真学习制度,带头提高制度意识,带头强化制度执行力,进而推动村民尊重制度,提高制度规则意识;遵守制度,以制度规定约束自己的言行;执行制度,学会用制度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
(五)工作实绩要好。农村X组织是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领导者、推动者、实践者,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果干一年、两年甚至一届都还是“涛声依旧”,村子发展面貌没有改变,群众生活没有改善,即便班子成员不贪不占,也不能说这个班子是个好班子,其本质还是懈怠、失职,也是一种腐败。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扎扎实实干。评判一个村X组织班子的工作,不能只看他们说了什么,更要看他们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班子成员竞职都要发表演讲,承诺自己任职期间要干多少事、为群众谋多少利,但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成了,说得再好、再动人,没有变成现实,就是在糊弄群众、欺骗群众。如果只是图个名誉,习惯于装装样子,开个会、露个面就等于干工作了,那是肯定过不去的,群众也不会答应。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成绩,才算是不负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功劳与苦劳是相互联系的,苦劳是功劳的前提,功劳是苦劳的预期结果。近几年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很重,很多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都是“五加二”“白加黑”,走村入户、发展产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村干部不得不吃住都在村委会,一个月也回不了几次家。但如果没有干出成绩来,拿不出过硬的工作业绩,即便自己再辛苦、再难熬,也是很难得到大家认可的,还有可能搞成形式主义。千万不能以为天天坐在村委会加班加点,做出一副勤恳付出的假象,就算劳苦功高了。
脱贫又致富,实绩才能立得住。群众增收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村X组织工作实绩好不好,能不能领富带富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老百姓很直接、很实在,评价村X组织和村干部看的就是实绩。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培育和发展X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推广“X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六)作风形象要好。作风问题关系X的生死存亡,是观察X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从“X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出发,严整“四风”,成效显著。X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农村基层X组织作风建设是X的作风建设的基础部分,关系到农村基层X组织的形象和X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只有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不良作风问题,我们X才能夯实执政的群众基础,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X组织作风正,群众心气才会顺。农村X组织直面农民群众,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农民群众对X的认识和了解,就是以其周围农村X组织和干部的作风为重要依据的,作风形象好,才能让群众信任,才有说服力、号召力、影响力。否则,其不良作风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长期蓄积起来,就必然侵蚀X执政的群众基础。新时代,村X组织领导村级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必须从改进作风入手,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正之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信任感。
群众要的是“样子”而不是“架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以前村干部经常喝酒吃肉,群众骂声不断,现在通过强力正风肃纪,基层组织作风明显转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广大基层干部经受了考验,用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X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思想,平等待人、用情待人,把群众当家人亲人待,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私事办,用踏实苦干的“样子”、用“一碗水端平”的服务作风,赢得群众的拍手点赞。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村X组织是X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村干部不是官,不可天天坐在村委会里“上班打卡”,不走访群众、不熟悉村情,自己家里的农活也不干,天天摆出一副“官老爷”的派头,甚至借助自己手里所掌握的一丁点权力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自己背骂名,还严重损害了X和政府的形象。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经常走进田间地头,走村串寨、入户访民,拉家常、攀亲戚,交心谈心,才能拉近干群距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新时代村X组织书记要努力做到“六个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选好农村X组织书记,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带不好一班人,并对农村X组织书记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做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要做和谐的引领人,解决好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要做农村新风示范人,带头执行村规民约;要做农民群众贴心人,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与农民群众心连心。长期以来,广大村(社区)X组织书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涌现出了以“百名好支书”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村X组织书记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有本事、有原则、有口碑,就能带好一班人、振兴一个村。
(一)一定要有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X人精神上的“钙”。村X组织书记身处农村第一线,既是X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动员和组织X员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站稳脚跟、有所作为。
心中有理想,坚定忠诚X。村X组织书记是X在农村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执行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X的形象、传递着X的声音。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定ZZ立场,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X员,第一职责是为X工作,第一使命是服务好群众。必须紧紧围绕X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工作,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以实际行动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更多公文素材,微信: dadawk01】
心中有理想,永远感恩X。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X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现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建房子、教技能、找致富门路。”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都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动力电、走上了水泥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一切都得益于X的惠农惠民好政策。作为新时代的村X组织书记,要带头知X恩、感X恩、颂X恩,带领群众以经历者、见证者、受益者的身份,看农村巨变、话家乡发展。
心中有理想,为民有力量。“信”为“行”之始,“行”为“信”之成。中国共产X人的初心、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新时代的村X组织书记一定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从细节小事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一定要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新时代村X组织书记就要有这种为家乡、为群众做点事的追求和情怀,舍小家、为大家,自觉把脚跟扎进群众、把口碑立在民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把X的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
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把百姓放心坎。“芝麻官”千钧担。村X组织书记来自群众,必须服务群众,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既然承载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应当深知群众的苦、农民的累,热爱农民、关爱百姓,责无旁贷地代表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担负起为X聚一村人心、富一方百姓的重任。没有这种大公无私的情怀、为他人服务的情怀,就当不好村X组织书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事”折射的是民意,彰显的是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村X组织书记如果不能认真解决好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居住、出行、饮水等问题,没有把贫困人口、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等人群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不仅自己要被老百姓戳“脊梁骨”,还会影响群众对X和政府的信赖和支持。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对待、尽力去做,真正把小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三)一定要有担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很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许多复杂敏感的问题,如果害怕矛盾、逃避问题,不敢攻坚克难,那就不配当干部,也肯定无法干好工作。只有真正把责任担起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真正带领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群众。
如果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村的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担任村X组织书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冷暖安危,样样都得操心,自己的一个意见、一个主张都会对全村产生影响,可以说是“权力不大,责任不少;补贴不高,压力不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责不担,正气难彰。如果只是把选上村X组织书记当成自我炫耀甚至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贪图虚名,心无为民之责,对待工作毫无敬畏,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十分劲只出三分力,那就对不起这个岗位,对不起X员群众的信任,不如趁早把位置让出来,让能干的、想干的同志顶上去。
百姓是天、百姓是地,为百姓服务最幸福。《中国共产X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村X组织书记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甘于奉献、敢闯敢拼”。作为新时代的村X组织书记,必须守土有责,牢记当支书为什么、在岗位干什么,对全村工作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在哪等等,都要“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必须守土担责,只要为了全村百姓利益,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认真做好争取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必须守土尽责,以“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带领群众战风险、渡难关、同致富、奔小康。
只要对百姓有利,就要大胆去做。“出水才见两腿泥。”身为新时代的村X组织书记,就当撑开了成为一把伞,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甘作一头牛,为老百姓勤恳奉献。要认真倾听农民群众呼声,不断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家业”,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少成多、由小到大,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四)一定要有本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看似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但要想做好、做出彩,没有一定的能力本领打底是不够的。新时代村X组织书记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真正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就必须有“几把刷子”,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努力成为“田秀才”“土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如果空有一腔热血、一张“滑嘴皮”,是无法胜任的。
自己不会富,别当村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村X组织书记,必须带头学技术、学管理、找信息、闯市场,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经营致富本领,做到别人不会的我先会,别人不懂的我先懂,别人没有富我先富,在生产经营上成为行家里手,使自己真正成为本地的经济能人和经济强人,做能致富、会致富的干部,这样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如果一个村X组织书记,收入在村里是最少的,房子在村里是最破的,自己都富不起来,还怎么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怎么能信服你?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数。当前,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致富,发展经济就是群众最大的利益。对村X组织书记来说,既要能带头致富,也要能带领群众致富。要善于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贴近群众搞服务,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既当推广运用农业先进技术的领航人,也当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引路人,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要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通过一批先富典型、能人的示范作用,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钱袋充足是一时的,头脑精明却能受用一世。X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方针政策、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都要靠村X组织书记带领X员群众一起去建设,这就要求村X组织书记既要抓好“富袋子”的工作,也要重视抓好“富脑子”的行动。要带头认真学习X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X中央和地方各级X委、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现代产业、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思想ZZ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真正成为带领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谋幸福的行家里手。
(五)一定要有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十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村X组织书记经常面临着公与私、是与非、情与理的考验,只有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处事,才能在群众中树立一种威信、一种感召力、一种公信力,才能很好地主持一方公道、维护一方正义。
一碗水端平才是真水平。古人云:“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做人公道正派,就会提高威信;办事去私存公,就会明察事理。现实中,有的村干部个人能力不是不突出,处理人际关系不可谓不用心,然而众人不服、怨声载道,问题就出在没有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人。当年,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好不容易接到一批救济粮,但粮食怎么分,社员却互不相让。针对这种情况,刚上任的大队X支部书记习近平没有轻易定夺,而是从夜里10点到凌晨5点,带着社员逐户查看并记录每人家里的存粮情况,然后定下了“谁家粮食少,就给谁家多分”的规矩,让争执的社员无话可说。公平是权力的底色,村X组织书记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必须摒弃私心的影响、人情的干扰、利益的羁绊,坚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护理不护人,维护绝大多数群众利益,才能有权有威、群众信服。绝不做“门槛上的鸡蛋”滚出滚进都行、不做“墙头草”顺风倒,没原则没底线没人格。
既要讲原则也要讲感情。农村历来就是人情社会,讲感情、重亲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怎样对待感情,如何过好亲情关和友情关,对每一名村X组织书记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现实中,面对乡里乡亲,有的村X组织书记“宁失原则不失感情”,谁的忙都想帮,谁的事都想办;有的只顾私情不顾公道,优亲厚友、厚此薄彼。共产X人“讲感情”与“讲原则”是一致的,要合情合理处理一切事务。为人民服务是共产X人的原则,“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共产X人的感情。新时代的村X组织书记必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严格按规矩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同时,又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农村发展有盼头、农民群众有甜头。
(六)一定要有好口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X组织书记是X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村X组织书记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得最清楚。只有自己走得正、行得端,要求别人才有底气、说话办事才能硬气,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职务是一时的,名声是永恒的。做一任村X组织书记,时间不过五年,但做得好不好,在群众中的评价却是一辈子的,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干得好,群众就会认可,即使下台不干了,群众提起来也是满口赞誉,自己也光荣;如果干得不好,甚至贪污村产、滥用权力,那是不得人心的,自己和家人在村子里也抬不起头。作为本乡本土的一员,村X组织书记必须重名节、惜名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这不仅是服务群众,更是成就自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自己说好不算好,老百姓说好才算好。事实上,服从上级和服务群众是统一的,只有群众认可支持,有了好的“口碑”,才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奖励,得到“奖杯”。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遇事多听群众意见,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找问题,让群众画像打分,靠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只有自身硬气,群众才会服气。清正廉洁是X员干部的基本底线,也是最根本的能力。这个能力不过硬,其他能力都等于零。村X组织书记这个“乌纱帽”虽不起眼,但一旦把“微权力”当成敛财的“敲门砖”,啃噬的是群众的信任感,损害的是X和政府的形象,输掉的是X员干部的口碑。现实中,面对集体经济、拆迁补偿、工程项目、扶贫资金等方面的利益诱惑,个别村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签个字、盖个章都要得点好处,甚至出现了触目惊心的“小官巨贪”。公生明、廉生威。新时代的村X组织书记必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自己的无私无畏,大胆工作、公正裁决,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新时代农村X员应当努力做到“六个带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X组织必须坚强,X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X员既是最基层的群众,更是第一线的X员,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X联系村民、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任何时候,都要牢记X员身份,谨记入X誓词,努力做到带头守纪讲ZZ、带头学习提素质、带头作为比奉献、带头致富促发展、带头服务作表率、带头自律树形象,成为X在农村基层高高飘扬的一面面鲜红旗帜。
(一)要带头守纪讲ZZ。X章明确规定:“X的纪律是X的各级组织和全体X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共产X员必须自觉接受X的纪律的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X具有崇高ZZ理想、高尚ZZ追求、纯洁ZZ品质、严明ZZ纪律。”讲ZZ不仅是我们X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途径,也是X员的根本遵循。讲ZZ,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懂规矩、守纪律,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干事。
纪律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我们X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X,纪律严明是X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X没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X员”。农村X员作为基层的先进分子,必须带头遵守X章各项规定,时刻用X章、用共产X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按照X的纪律规矩办事,明白严守纪律规矩的重要性和不讲纪律规矩的危害性,始终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任何时候都要旗帜鲜明讲ZZ。习近平总书记指出:“X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ZZ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X的ZZ纪律是遵守X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要遵守ZZ纪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遵循组织程序,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始终在纪律规矩范围内从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搞非组织活动、违背组织意愿。
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农村是个熟人社会,大家乡里乡亲,彼此熟悉,但农村X员特别是边境一线地区的X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顾及颜面、左右摇摆、态度暧昧。对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要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坚决斗争,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听X话、感X恩、跟X走,做X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要带头学习提素质。X章规定:“X员必须学习X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X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本领是X员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农村X员因为各种原因受教育程度相对要低一些,更要及时补课充电、加强学习。
先进不先进,学习要跟进。农村X员先锋模范作用能不能发挥好,体现得充分不充分,和X员是否注重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读书、不看报,热衷于喝酒打牌,那先进性就无从体现、无法体现。知识决定底蕴,见识决定水平。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多一些知识的滋养熏陶,才能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做得比别人更好一些,才对得起共产X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学习不停步,本领就会大进步。身处当今这个信息井喷、知识裂变的时代,面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X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积极参与技术改良;学习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增强做好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的能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运行规律,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推动者、社会发展的引领者、服务凝聚群众的主心骨。
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高手在民间,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勤劳的品格、乐观的态度、奋进的精神,积极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智慧,切不可自以为高明。但也不能“跟在群众后面跑”,而是要善于引导群众、启发群众、教育群众、提升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群众困难结合起来、与推进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对群众不了解的情况要及时宣传,对模糊认识要及时讲清,使群众更好地理解X的主张;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观念要及时纠正,引导和带领群众自愿、自觉、自信地跟X走。
(三)要带头作为比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忠于X、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X人的优秀品质。”评价一个X员是否先进,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ZZ表现,更要看他是不是能够积极作为、无私奉献。农村X员只有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幸福,才能真正体现共产X员的先进性。
不作为其实就是不担当。群众是否认可一个X员,主要看他敢不敢担当、有没有作为。如果没有担当精神,不能为民做事,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共产X员。当前,有的农村X员看到利益就上,遇到困难就怕,面对任务就躲,背离了X的宗旨,辜负了群众的信任,损害了X的形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道远,农村X员要自觉担起该担的责任,正确处理好公和私、义与利的关系,主动挑重担、干累活,把担当作为体现在日常中、落实在行动上。
X员既是身份也是责任。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思想带来较大冲击,农村X员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一些无职X员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职务就没有责任,就没有担当作为的必要,甚至滋生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对村集体的事务不上心、不热心,冷眼旁观甚至说三道四,长此以往,不仅损害自身形象,也不利于村集体的发展。要时刻牢记自己的X员身份,增强主人翁意识,热心集体公益,通过无职X员设岗定责、X员联系群众等方式自觉履行X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发挥自身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甘于奉献是X员的本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默默坚守一线的农村X员,还是在洪涝灾害中主动作为的X员干部,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X人的奉献和担当。当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农村X员要主动发扬“老黄牛”式的奉献精神,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把X的温暖送到群众之中,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结对帮扶不打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要带头致富促发展。农村要富强、农民要发展,关键要有产业支撑、有集体经济。农村X员是村民中的先进分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旗帜和标杆,要主动破除“等”“靠”“要”思想,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在探索致富思路上多动脑筋,在奔小康上多想办法,努力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领头羊”。
农民要致富,X员要帮助。农村X员的精神面貌、干事动力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X员首先强化致富意识,才能带动广大群众共思发展、同谋发展、齐抓发展。要带头树立发展意识,克服“给政策给路子不如给资金”等消极思想,努力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新思想、新技术,帮助村民增强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致富奔小康,X员做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把带领群众致富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农村X员有带头致富之心,更要有带头致富之能。如果自身不思发展、不善发展,甚至比不上一般群众的发展程度,引领带动作用势必大打折扣。要树立标杆意识,充分用好国家脱贫攻坚、产业帮扶的好政策,立足村情、挖掘优势、科学谋划,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村本户特点、能够复制推广的发展道路,用自己的致富经验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引领群众创业致富。
先富带后富,共走小康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不能落下一人。农村X员是建设全面小康的一线力量,不仅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合法的生产经营先富起来,更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带领,为其他群众树立“靠自己走上致富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找到致富路子,实现共同富裕,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X徽增光、为X旗添彩。
(五)要带头服务作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X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并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X员身份不是炫耀的资本和脱离群众的特权,其根本使命是为人民服务。每一名农村X员都要努力成为X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机细胞和流动窗口,通过实打实的工作体现先进性。
我是X员跟我上。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需要广大X员一级一级主动作为,切实把服务群众的要求落实落细。如果X员都自私自利,“各管各家事,各唱各的调”,那村子就不可能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要主动强化X员意识、亮明X员身份,把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主动带头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村社会稳定,切实把群众凝聚到X组织的周围,让群众感受到X组织的温暖。
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民生,他多次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不仅是X的宗旨,也是X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农村X员是X组织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职责,要始终以“勤务员”的身份定位自己,不厌其烦、不畏其难,始终站在急难险重第一线,宣传解释好X的各项方针政策,解决好群众的困难问题。
经常走进群众的门槛,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我们就解决什么困难。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既要防止“应景式”“模式化”的形式主义,又要防止“保姆式”“大水漫灌”式的一刀切。要坚持普遍帮扶和精准帮扶相结合,在确保一般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材料服务方案,坚持实物帮扶和智力帮扶相结合,创新方式方法,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要带头自律树形象。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怎么能带动别人?自律,是人的一种觉悟、一种自爱、一种境界。严格自律是共产X员的终生必修课。新时代的农村X员,要自觉树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带头履行村规民约、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自律走前头,真正树立起X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自律是最好的保护。自律是高度的自觉,是最灵验最有效的护身符。有的X员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从突破纪律规矩开始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目无组织纪律,把这个村当作“私人领域”,搞拉拉扯扯、利益交换,直到锒铛入狱才幡然悔悟:当初要是自觉自律,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更多公文素材,微信:dadawk0 1】
有自律才会有自由。俗话说:“没有盆的花朵长不直。”缺乏自律的人生就犹如不按时收割的稻田,最后只会误了农时、荒草丛生。自律是对自己的严格约束,看似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好像束缚很多、自由很少,但正是这种严格的自律,才能够确保一个人始终不越红线底线,在法律规矩允许的框架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这才是最大的自由。那些总想突破法纪约束找“自由”的人,常常会身陷囹圄,最终失去自由。【更多公文素材,微信:dadawk 01】
X员要有X员的样子。老百姓怎么看我们的X,最先看到的就是身边X员的样子。每一名农村X员的形象都关乎到X在群众中的威信和领导力、关系到人心向背。要时刻牢记X员身份,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群众中树起示范和标准,以个人形象的优良促进X的形象好转,做一名真正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赖的好X员好干部。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七点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