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调查研究要增强眼力脚力脑力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真问题,不断增强眼力、脚力和脑力是关键。增强眼力,调查研究才能发现真问题;增强脚力,调查研究才能接地气;增强脑力,调查研究成果才能总结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变现”。
眼力是发现真问题、真办法的能力。眼力既来自于见识,也来源于理论功底,必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掌握蕴含其中的原理、立场、观点、方法,并运用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有眼力,才会善于从点与面的结合中,甄别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才能分清轻重缓急,从纷繁复杂的众多问题中抓住重点、掐紧关键;才会面向未来,用发展的观点和前瞻的眼光研判形势、寻求对策、化解矛盾。新形势下,增强眼力还需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广泛联系,积极使用各种互联网手段,运用网络调查、大数据调查等现代手段和方法,提升调研自主性,避免扎堆调研、重复调研、无用调研、“被动调研”,提高调研效率和质量。
脚力是行走基层、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脚力来自于始终牵挂人民的真心、实事求是的作风。脚下有力,才走得远,才能密切联系更多群众、细心服务更多群众,从更多群众中获得真知良策。锤炼脚力,习近平总书记早已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任正定县委书记时,他经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下村入户,不打招呼、不要陪同,只看问题。这样朴素、接地气的走访,老百姓看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脚踏实地的研究员。X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坚持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在兰考的四百七十五天中,他靠双腿踏动一辆自行车,在全县各个生产大队进行走访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同群众商量,最终找到了治理“三害”的良策。增强脚力的过程,就是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接地气、通下情的过程,就是得到真知和方法的过程。有些人之所以费尽力气、花了很长时间,却两手空空返回,根子就是没有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要么懒于动脚,要么走马观花,这样的形式主义需要在调研工作中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