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推动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不仅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政府科技创新投入能够有效降低创新成本,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代际投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保障,还能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推动知识技术的流动,进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其次,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能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需动力。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高品质供给不仅能够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支出压力,而且能够降低不同收入群体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促进养老、健康、旅游、文化和家政等服务消费需求以及新兴产业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第三,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能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发展韧性,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供给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降低经济社会脆弱性,从而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推动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可以改善城乡人力资本差异,提升农村居民及其后代受教育水平,有利于缓解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和持续扩大。就业、培训等公共服务供给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提高较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服务供给,积极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以农村、基层、薄弱环节为重点,突出民生重点,坚持为民办实事,着力补短板、兜底线,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公共服务供给品质不断提升。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与人口分布协调性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群众就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行性明显提高,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各领域设施标准、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有序扩围,保障标准调整升级。学前教育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居全国前列。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1万元,居全国第七位。各类教育普及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在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定基础养老金高于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