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不断完善“多元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转型,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给新时代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带来巨大挑战。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个性突出、条件迥异,要以老年人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精神关爱等社会化服务的养老模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家庭本位思想,居家养老弥补了“三无老人”“孤寡老人”家庭养老的缺位,也适应了具有自理能力或半自理能力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的基础性工程。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巩固其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一是适度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扩大居家养老的覆盖面。以县(区)为单位,对居家养老财政投入进行统筹协调,逐步增加政府购买服务品类,将居家养老覆盖人员由“三无老人”“特困人员”“低保人群”“个别付费”向更大范围推进,从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均等性、可及性和保障水平。二是加强机构和平台建设,提高居家养老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和引进养老服务机构,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促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推动养老服务机构由建章立制到效能提升转变;加强适应老年人需求的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平台对老年人需求进行分类,并实现“一键下单”、快速回应。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促进服务资源和养老需求有效对接。养老服务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要推动社区、机构、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联动服务,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与外部资源链接,形成居家养老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 
强化社区养老的依托保障功能。社区养老是以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依托,以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社区日托、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为主要形式的养老服务模式。社区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养老、交往和娱乐场所,社区养老适合具备自理能力和中低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当前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必须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养老的依托保障功能。一是加强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类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重点建设老年食堂、娱乐活动中心、老年学校、养老驿站、医疗保健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老年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构建“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建设老年友好社区。二是引导和培育老年人社区社会组织,强化老年人的组织化和归属感。鼓励和支持退休X员干部、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组织公益类、娱乐类、专业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将老年人分门别类地吸纳到组织内,从而实现物质、精神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互助共济。三是推动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联动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嵌入式养老联动机制,以社区为依托引进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三者良性互动,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水平,从而拓展社区养老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