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以“无废城市”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增固体废物高达100亿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存在体量庞大的内在需求,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压力巨大、形势严峻,治理任务重、难度高。需要指出的是,“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是一种符合伦理、经济、高效、有前瞻性的城市治理理念,也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无废城市”的本质是以城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为抓手,将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并最终形成城市绿色发展方式的新政策,是基于生态文明战略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中国特色模式。近年来,我国围绕固体废物治理持续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为全面深入推行“无废城市”奠定基础。因此,在“十四五”及未来中长期深入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强化体系支撑,由“散”到“聚”集成发力,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固体废物可持续管理相适宜的高质量绿色发展能力。 
以战略规划协同提升引领力。固体废物与废水、废气在产生源头、环境污染、处置利用等方面具有多重耦合关系,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减污降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在进行“无废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时,要重视与相关战略部署、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一是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将“无废”理念应用于污染防治全过程,更加注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规划设计,强化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形成“三废”预防治理的整体布局。二是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机融合,尽快制定固体废物处理与碳减排协同推进的相关规划、标准,尤其是强化固体废物统计和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有机衔接,识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固体废物管理的碳减排效应。三是与区域、城市规划一体推进,聚焦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国家级城市群为主体,进行整体谋划、资源化利用,形成与区域绿色空间格局相适应的固体废物协同处理方式,实现区域处置能力互补。 【 更多公文素材,微信:dadawk01】